期刊文献+

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的基本格局——战时中国文学地理研究之二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伴随着抗日战争的进程,战时中国文学地理的变迁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两个向度上同时进行,时间随着空间的变化而显示其作用,空间则在时间运行的轨道上证明它的价值。到了1942年前后,抗战时期中国文学地理的基本格局大体确定下来,此时,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大文学地理区的主导政治力量先后加强了对文学艺术的规约和辖制,明显标志是各区域文学政策的先后出台。这些既排挤和压制异己之文学、又强力推行自己所需之文学的文艺政策,构成了三大区域文学生存方式和生产方式的现实环境。从此,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三大文学板块的主体特征得以凸显,各区域之间的文学界限愈益鲜明。
作者 王维国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04-206,共3页 Study & Explo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徐迺翔,黄万华.中国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264.
  • 2战时宣传政策基本纲要.新民报半月刊,1943,5(17).
  • 3张道藩.《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J].文化先锋,1942,.
  • 4沈从文.文学运动的重造.文艺先锋,1943,1(2).
  • 5.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 6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G].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 7萧三.可喜的转变[G]//延安文艺丛书:文艺理论卷.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311.
  • 8丽尼.战期中桂林文化的动态.克敌周刊,1942,23.

共引文献67

同被引文献15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