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 被引量: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构成了唯物史观的前提和基石。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具有"破中有立"、"以破求立"的理论特征,"破"即对资本主义的历史否定,"立"即对共产主义理想和唯物史观的建构与阐发,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是随着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社会—政治批判和政治经济学解剖的深入进行而得以展开的。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批判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论的发展、对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值得深入理解与开掘。
作者 蒋红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2-125,共4页 Think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英]吉登斯.《资本主义与现代社会理论》,郭忠华,潘华凌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第7页.
  • 2Loyd D. Easton and Kurt H. Guddat, Writings of the Young Marx on Philosophy and society, New York, 1967, P. 176.
  •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0,311,177,176,195,17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216页.
  •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4页.
  • 6[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4页.
  • 7[美]约翰·基恩.《市民社会:旧形象、新观察》,王令愉,魏国琳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第12页.
  • 8[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第233页.

共引文献272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