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喇家遗址废弃原因再探讨--与《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一文作者商榷
被引量:7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12
-
1国道,晓燕,林海等.《青海喇家村齐家文化遗址最新揭示史前灾难现场慑人心魄黄河慈母佑子情动天地》,《中国文物报》2000年7月5日第一版.
-
2叶茂林 王国道 任晓燕 蔡林海 张小虎 何克洲.《民和喇家遗址发现地震和洪灾新证据》[N].《中国文物报》,2002年3月15日1版.
-
3叶茂林,蔡林海,张小虎等.《青海喇家遗址又发现史前地震证据》,《中国文物报》2003年3月14日第一版.
-
4叶茂林,任晓燕,蔡林海等.《青海喇家遗址继续发现史前灾难遗迹》,《中国文物报》2005年3月30日第一版.
-
5任小燕,王国道,蔡林海,何克洲,叶茂林.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2(12):12-28. 被引量:77
-
6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08
-
7杨晓燕,夏正楷,崔之久.第四纪科学与环境考古学[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2):231-239. 被引量:7
-
8佟派,王睦.《古代中国的环境研究-关于解释和年代对应方面的问题》,见:山东大学东方考古中心编.《东方考古(第2辑)》,科学出版社,2005年.
-
9王明辉.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人骨及其相关问题[J].考古,2002(12):25-28. 被引量:16
-
10国家文物局主编.《青海民和喇家村齐家文化遗址》,《中国重要考古发现(2000)》,文物出版社,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63
-
1夏鼐.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J].考古,1977(4):217-232. 被引量:163
-
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295
-
3颜訚.甘肃齐家文化墓葬中头骨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55(1):193-197. 被引量:7
-
4赵朝洪.更新世──全新世界限的划分与中国石器时代分期研究综述[J].江汉考古,1996(1):45-54. 被引量:9
-
5严文明.聚落考古与史前社会研究[J].文物,1997(6):27-35. 被引量:77
-
6杨建华.试论考古学研究的三个层次及其方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28(2):77-84. 被引量:4
-
7杨建华.从学科结构看中间理论含义的差别[J].东南文化,1992(5):8-13. 被引量:2
-
8CUI Haiting,LI Yiyin,HU Jinming,YAO Xishen,LI Yang.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of Bronze Age by using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charcoals[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2,47(23):2014-2017. 被引量:6
-
9施少华.中国全新世高温期中的气候突变事件及其对人类的影响[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3,13(4):65-73. 被引量:39
-
10叶茂林.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2(7):3-5. 被引量:58
共引文献246
-
1赵欣,吕鹏,东晓玲,张桦,叶茂林,蔡林海,杜玮,马骞,甄强,袁靖,杨东亚.青海省民和县喇家遗址出土家养黄牛的DNA初步研究[J].南方文物,2022(6):193-202. 被引量:1
-
2戴乐.喇家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关于遗存部分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分析[J].东方考古,2021(1):38-44.
-
3韩斐,宋吉香,杜战伟,王倩倩,甄强,马骞.青海喇家遗址2018年出土辛店文化早期植物遗存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23(1):250-264. 被引量:1
-
4任瑞波.青海喇家遗址所见“后齐家期”遗存及相关问题[J].边疆考古研究,2022(1):127-136.
-
5杜战伟,汪巩凡,王倩倩,杜玮,甄强,何克洲,范小慧,徐永江(绘图),刘林(绘图),张世轩.青海民和喇家遗址2017年的发掘与认识[J].边疆考古研究,2019,0(1):77-94.
-
6张芸,朱诚.长江三峡大宁河流域大昌地区环境考古[J].科学通报,2008,53(S1):121-131. 被引量:2
-
7白九江,邹后曦,朱诚.玉溪遗址古洪水遗存的考古发现和研究[J].科学通报,2008,53(S1):17-25. 被引量:16
-
8肖景义,陈建强,孙刚,陈克龙,牛彩香,杨国臣,李辉.河北邯郸HZ-S孔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23(1):54-59. 被引量:9
-
9郭昕.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辨析[J].黑龙江史志,2014(1):291-292. 被引量:3
-
10朱光耀,朱诚,凌善金,王吉怀,杨晓轩.安徽省新石器和夏商周时代遗址时空分布与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J].地理科学,2005,25(3):346-352. 被引量:38
同被引文献111
-
1韩斐,宋吉香,杜战伟,王倩倩,甄强,马骞.青海喇家遗址2018年出土辛店文化早期植物遗存分析[J].边疆考古研究,2023(1):250-264. 被引量:1
-
2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科学通报,2003,48(11):1200-1204. 被引量:108
-
3周昆叔,严富华,叶永英.花粉分析法及其在考古学中的运用[J].考古,1975(1):65-70. 被引量:6
-
4临夏大何庄、秦魏家两处齐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0(3):9-12. 被引量:32
-
5何双全.甘肃先秦农业考古概述[J].农业考古,1987(1):55-61. 被引量:20
-
6王吉怀.齐家文化农业概述[J].农业考古,1987(1):71-77. 被引量:6
-
7郭昕.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辨析[J].黑龙江史志,2014(1):291-292. 被引量:3
-
8刘长江,孔昭宸,朗树德.大地湾遗址农业植物遗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探讨[J].中原文物,2004(4):26-30. 被引量:44
-
9卢演俦,文启忠,黄伯钧,闵育顺,邓华兴.中国黄土物质来源的初步探讨——石英粉砂颗粒表面结构的电子显微镜研究[J].地球化学,1976,5(1):47-53. 被引量:26
-
10叶茂林.青海民和喇家史前遗址的发掘[J].考古,2002(7):3-5.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7
-
1郭昕.青海民和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辨析[J].黑龙江史志,2014(1):291-292. 被引量:3
-
2王灿,吕厚远,张健平,叶茂林,蔡林海.青海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J].第四纪研究,2015,35(1):209-217. 被引量:28
-
3于孟洲,王倩倩,杜战伟.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考古发现与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7(3):199-204. 被引量:9
-
4郑紫星,黄春长,赵辉,郭永强,周亚利.青海喇家遗址全新世中期土壤与泥流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J].山地学报,2018,36(1):1-12. 被引量:6
-
5齐乌云.青海喇家遗址的孢粉分析及古环境对生业方式的可能影响[J].农业考古,2022(3):32-37. 被引量:1
-
6李俊磊,张绪教,鱼海麟,王一凡,张向格,李秋蓉,李彩虹,张丽蕾.青海喇家遗址极可能由地震导致的砂土液化泥流造成:“12·18”积石山地震的启示[J].现代地质,2024,38(1):248-259.
-
7甄强,王倩倩,杜战伟.喇家遗址发生古灾难事件的考古学观察[J].中原文物,2024(1):87-98.
二级引证文献43
-
1豆海锋,叶之童,李亚萍.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炭化植物遗存分析[J].西部考古,2022(2):228-240.
-
2马志坤,刘舒,郭昕,黄江博.植硅体和木炭遗存揭示陕西进步遗址西周时期陶窑燃料利用情况[J].西部考古,2021(2):219-228.
-
3戴乐.喇家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关于遗存部分及农业生产方式的初步分析[J].东方考古,2021(1):38-44.
-
4李金斗.甘青地区史前社会基层组织形态与环境演变关系研究——以建筑遗存为视角[J].东方考古,2020(1):72-89.
-
5黄春长,郭永强,张玉柱,周亚利,赵辉,郑紫星,周强,庞奖励,王海燕,炊郁达,查小春,胡贵明,刘涛.青海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全新世地层序列与史前灾难研究[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9,49(2):434-455. 被引量:22
-
6张健平,吕厚远,葛勇,邵孔兰.粟类作物稃片植硅体形态研究回顾与展望[J].第四纪研究,2019,39(1):1-11. 被引量:11
-
7左昕昕,吴乃琴.植硅体14C测年研究:过去、现在与未来[J].第四纪研究,2019,39(1):59-66. 被引量:10
-
8戴锦奇,左昕昕,蔡喜鹏,温松全,靳建辉,仲蕾洁,夏韬钦.闽江下游白头山遗址稻旱混作农业的植硅体证据[J].第四纪研究,2019,39(1):161-169. 被引量:10
-
9覃军干,张新荣,张强,周建超.近1000年以来气候波动在广西桂北地区沉积物中的记录[J].第四纪研究,2016,36(2):268-277. 被引量:11
-
10伦子健,顾延生,刘红叶,秦养民,罗涛,张志麒.神农架大九湖湿地表土植硅体记录及其环境意义[J].第四纪研究,2016,36(3):656-665. 被引量:16
-
1佟建荣.宋夏沿边蕃部生存环境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4):26-30. 被引量:1
-
2侯甬坚.关照现实:历史环境研究的出发点[J].江汉论坛,2005(1):92-95. 被引量:2
-
3人物[J].时事资料手册,2017(1):115-117.
-
4倪方六.古代中国的“环保法”[J].公民与法治,2013(8):46-47.
-
5焦迪.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黑龙江史志,2014(15). 被引量:2
-
6徐振昌.古人怎么搞环保[J].理财(审计),2016(10):92-92.
-
7徐振昌.古人怎么搞环保[J].党建文汇(下半月),2016,0(12):40-40.
-
8张乐,汤卓炜.有关北京猿人生存环境的探讨[J].人类学学报,2007,26(1):34-44. 被引量:1
-
9崔巧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的发展与现状[J].决策与信息,2015(36):160-160. 被引量:1
-
10孟凡人.黄沙漫漫 古城寂寂——楼兰城废弃之谜[J].科学中国人,2002(5):30-3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