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客观性理解原则与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切理解活动的发生都必须以理解对象的客观存在为前提,文本一经产生便具有了自身的意义,文本意义不因理解者的理解而改变,文本意义相对于理解者而言具有客观性。在对马克思文本的理解过程中,我们应当坚持客观性理解原则,反对主观性理解立场。
作者
陈海飞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出处
《高校理论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Theoretical Front In Higher Education
关键词
马克思
文本
理解
客观性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91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朱宝信.
马克思哲学文本:“回到”抑或“重读”?——从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观点看[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3-17.
被引量:23
2
《列宁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30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1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926-927页.
二级参考文献
4
1
杨耕.
重读马克思[J]
.哲学动态,1998(5):24-27.
被引量:11
2
张一兵.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J]
.哲学研究,1998(9):3-11.
被引量:31
3
杨耕,张立波.
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J]
.哲学研究,1998(9):12-19.
被引量:16
4
方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进展[J]哲学动态,2000(04).
共引文献
3915
1
陈海飞.
理解的相对性与相对主义——哲学解释学理解观之评析[J]
.现代企业教育,2006(22):195-197.
被引量:1
2
方行.
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场[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2):3-12.
被引量:10
3
张立波.
身体在实践话语中的位置[J]
.天津社会科学,2004(4):14-19.
被引量:5
4
李文阁.
活动、生命、意见和思维方式——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哲学[J]
.学术研究,2004(7):46-52.
被引量:12
5
许斗斗.
社会:人与自然相互生成意义上的统一体——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社会”理论的解读[J]
.学术研究,2004(7):58-63.
被引量:6
6
张奎良.
三维境界的合一:马克思言说的共产主义[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33-39.
被引量:15
7
宋培基.
马克思“跨越设想”中的现代化思想[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47-51.
被引量:2
8
于桂芝.
劳动和休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再认识[J]
.社会科学战线,2004(4):235-237.
被引量:7
9
顾智明.
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眼光”[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23-27.
10
吴学琴.
元批评解释学视域中的马克思——詹姆逊的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理论评析[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3):88-94.
被引量:1
1
徐丹.
马克思哲学和人的理解原则的变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0(36):245-245.
2
贺来.
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J]
.长白学刊,2002(5):33-39.
被引量:22
3
刘毅青.
中国解释学何为——对徐复观解释学的再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3):27-32.
被引量:1
4
解兴华.
“本”的意义——试论释道安的佛学思想[J]
.江淮论坛,2010(3):97-104.
被引量:3
5
宋海芽.
走近理解:基于哲学解释学视野的外语教学活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0):5-6.
6
陈海飞.
如何界定文本意义的理解对象?[J]
.社会科学战线,2008(11):234-236.
7
龚雨玲.
浅谈思想政治教育中遵循尊重理解与关心原则的心理学依据[J]
.中国校外教育,2009(11):107-107.
被引量:3
8
韦性吕.
中国哲学的特质与几点理解阐释[J]
.大庆社会科学,2016(1):79-81.
9
加尔科文科,李国海.
关于新的哲学问题观[J]
.学术月刊,1996,28(3):112-112.
10
梁竹.
寻找平衡—论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J]
.北方文学(下),2012(6):226-227.
高校理论战线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