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冲突·创新(下)——解析中国广电数字新媒体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3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1,共5页
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同被引文献70
-
1黄河.数字化如何改变传媒——聚焦数字化的四大力量[J].国际新闻界,2009,31(2):86-90. 被引量:4
-
2陈相雨,李桂芹.数字付费电视推广的USP发展模式[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5):26-28. 被引量:2
-
3支庭荣.融合与转型:传统媒体的未来生存法则[J].中国记者,2006(2):51-52. 被引量:14
-
4付玉辉.试论电信业与传媒业的融合与结构转型[J].国际新闻界,2006,28(3):66-69. 被引量:9
-
5董年初,范洁.手机电视——媒体产业的新机遇[J].中国记者,2006(4):67-68. 被引量:13
-
6陈力丹,付玉辉.论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6,28(3):28-31. 被引量:33
-
7喻国明.直面数字化:媒介市场新趋势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6,28(6):25-29. 被引量:70
-
8喻国明.数字化时代的媒体U化战略[J].新闻与写作,2006(8):22-22. 被引量:9
-
9彭兰.从新一代电子报刊看媒介融合走向[J].国际新闻界,2006,28(7):12-17. 被引量:40
-
10许颖.互动·整合·大融合——媒体融合的三个层次[J].国际新闻界,2006,28(7):32-36. 被引量:123
二级引证文献39
-
1<中国传媒发展指数报告(2011)>项目组.2010年的传媒经济研究:跨界与整合[J].国际新闻界,2011,33(1):13-18. 被引量:1
-
2付玉辉.2010年新媒体传播研究[J].国际新闻界,2011,33(1):19-23. 被引量:8
-
3谭天,刘晓旋.编织关系,构建平台,实现三个转变——媒介融合年的回顾与展望[J].媒体时代,2011(3):9-13. 被引量:1
-
4谭天,刘晓旋.2010年媒介融合关键词:关系与平台[J].传媒观察,2011(4):17-19. 被引量:1
-
5於红梅.批判地审视媒介文化研究——基于2009-2010年媒介文化研究的评述[J].新闻大学,2011(2):137-144. 被引量:7
-
6杨玲.媒介、受众与权力:詹金斯的“融合文化”理论[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4(4):64-70. 被引量:48
-
7王汉熙,刘凯,万成娜.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产业构建基础理论的研究方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8-65. 被引量:6
-
8周妍.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运营模式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4):149-152. 被引量:7
-
9姜苏芮.论网络文学的影视化发展[J].文艺生活(中旬刊),2012(7):259-260.
-
10周岩,汤建民.中国媒介融合研究现状的分析和评价(2006-2011)——基于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的双重视角[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20(1):24-31. 被引量:13
-
1数字电视·政策风向[J].科学时代,2004(09S):35-35.
-
2周立顺.国内手机电视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08(11):38-41. 被引量:5
-
3杜庄.数字家庭指日可待[J].科学时代,2004(12S):48-50.
-
4我国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在海外正式被采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0(9):4-5.
-
5我国地面数字电视传输标准外推广取得新突破[J].电视研究,2010(11):79-79.
-
6朱海波.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缓慢的原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4):76-77. 被引量:1
-
7汪云.当联盟成为一种惯性……[J].中国数字电视,2005,0(10):29-30.
-
8标准未完善 地面数字电视推荐艰难[J].网络与信息,2010,24(1):5-5.
-
9今年我国将发布数字电视产业政策[J].声屏世界,2006(1):63-63.
-
10娜.标准之争还是利益之争?[J].软件世界,2004(3):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