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3-265,共3页
Social Science Front
参考文献7
1 倪庆东.警惕流动性压力下政府隐性和或有债务风险的上升[J] .海南金融,2007(1):73-75. 被引量:1
2 Modigliani. F, , "The Role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s and Life Cycle Saving in the Accumulation Weal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8
3 Kenneth J. Arrow and Michael J. Boskin, The Economics of Public Debt, Houndmills, Basingstoke, Hampshire: Macmillan Press in association wite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ssociation, 1988.
4 贾康,赵全厚.国债适度规模与我国国债的现实规模[J] .经济研究,2000,35(10):46-54. 被引量:144
5 Foley D. K. and M. Sidrauski, "Optimal Fiscal and Monetary Policy and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ugust,1969
6 马树来.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J] .地方财政研究,2005(5):18-19. 被引量:4
7 刘尚希,赵全厚.政府债务:风险状况的初步分析[J] .管理世界,2002,18(5):22-32. 被引量:208
共引文献343
1 范永茂,马瑶.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财政缺口:制度环境下的省级数据阈值效应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1,22(1):98-111. 被引量:1
2 钟宁桦,陈姗姗,马惠娴,王姝晶.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演化——基于对“隐性担保”预期的测度[J] .中国工业经济,2021(4):5-23. 被引量:131
3 曾军平,丛树海.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风险与政策选择[J]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3,5(6):11-18. 被引量:3
4 丁丽敏.树立整体产品观念 提高产品竞争力[J] .职大学报,2006(3):98-99. 被引量:1
5 陈一之,缪家福.解放思想与香格里拉的跨越式发展[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2,3(6):81-85.
6 胡锋.转轨时期我国财政风险成因及控制研究(上)[J] .经济研究参考,2011(72):16-25. 被引量:2
7 魏加宁,宁静,朱太辉.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测算框架和风险评估研究[J] .金融监管研究,2012(11):43-59. 被引量:16
8 史亚荣,雷寂.基于全球主权债务危机视角探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50-156. 被引量:1
9 邓晓兰,黄显林,张旭涛.公共债务、财政可持续性与经济增长[J] .财贸研究,2013,24(4):83-90. 被引量:53
10 黄飞鸣.积极财政政策效应评析与展望[J]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3,5(1):11-16.
同被引文献275
1 何涌,陈梦颖.基于QCA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12):27-38. 被引量:7
2 刘谊,刘星,马千真,陈元春.地方财政风险监控体系的建立及实证分析[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7):1-5. 被引量:26
3 类承曜.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原因:制度性解释框架[J] .经济研究参考,2011(38):23-32. 被引量:27
4 赵全厚.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2011(57):2-19. 被引量:26
5 李茂媛.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本源探究及防范对策[J]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3):44-48. 被引量:17
6 汪冲.政府间转移支付、预算软约束与地区外溢[J] .财经研究,2014,40(8):57-66. 被引量:21
7 呼显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成因和对策[J] .财政研究,2004,20(8):42-45. 被引量:57
8 田利辉.杠杆治理、预算软约束和中国上市公司绩效[J] .经济学(季刊),2004,3(B10):15-26. 被引量:84
9 唐云锋.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债务的成因分析[J]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1):40-44. 被引量:35
10 李增泉,余谦,王晓坤.掏空、支持与并购重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经济研究,2005,40(1):95-105. 被引量:679
引证文献20
1 覃钰路,朱梦珂,许卉.广西地方债务的财政可持续性实证研究[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20(4):42-47. 被引量:1
2 何涌,陈梦颖.基于QCA的地方政府债务影响因素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20(12):27-38. 被引量:7
3 顾宁.化解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对策研究[J] .经济纵横,2011(1):74-77. 被引量:12
4 缪小林,伏润民.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生成与测度研究--基于西部某省的经验数据[J] .财贸经济,2012,33(1):17-24. 被引量:58
5 莫兰琼,陶凌云.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2,24(8):100-108. 被引量:54
6 缪小林,伏润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内涵与生成:一个文献综述及权责时空分离下的思考[J] .经济学家,2013(8):90-101. 被引量:77
7 曹朴.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分析[J] .经济问题,2014(5):38-41. 被引量:11
8 袁莉娟,宋菲菲,艾俊.政府债务成因分析研究综述[J] .审计月刊,2014(8):29-30.
9 孙丽娜.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综述——基于权责分离机制的思考[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8):259-260.
10 缪小林,伏润民.权责分离、政绩利益环境与地方政府债务超常规增长[J] .财贸经济,2015,36(4):17-31. 被引量:77
二级引证文献411
1 张晓颖.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J] .住宅与房地产,2020,0(3):273-274.
2 吴非,任晓怡,常曦.弓满则断: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与企业杠杆率——基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下的中国经验证据[J] .制度经济学研究,2021(2):47-75. 被引量:1
3 贺俊,张震,万红燕.分权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非线性影响研究[J] .投资研究,2021,40(2):20-35. 被引量:6
4 刘家轩.财政层级改革、政府间金融分权与地区间政府融资差距——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的经验证据[J] .经济学报,2022,9(3):60-95. 被引量:5
5 张曾莲,岳菲菲.政府审计能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吗——基于债务审计准自然实验的2009-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PSM-DID分析[J] .上海金融,2021(11):11-25. 被引量:9
6 马亚明,张立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中介效应[J] .会计与经济研究,2022,36(1):27-45. 被引量:18
7 钟腾,杨雪斌,汪昌云.地方政府债务人行为动机下的“同群效应”——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 .计量经济学报,2021(4):763-787. 被引量:6
8 王一鸣,王立夫.中国城投债市场信用利差同步性研究——基于中央和地方政府隐性担保视角[J] .经济问题探索,2022(1):15-31. 被引量:9
9 方磊,聂桂博,张雪薇,宋星辰,王一栋.2009—2018年中国省级政府债务水平的动态演进[J] .经济地理,2021(4):23-29. 被引量:5
10 朱文蔚.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理论逻辑、演化特征及发展态势[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77-87. 被引量:5
1 韦海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生成机理及管理模式创新[J] .时代金融,2015(8X):219-220.
2 国际金融风险生成机理及我国防范风险对策[J] .浙江金融,1998(5):40-42.
3 彭中明.证券公司风险生成机理的一般分析[J] .江苏经济探讨,1999(11):41-43.
4 刘萍萍,唐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风险生成机理及管理模式创新[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9(3):64-69. 被引量:11
5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性债务管理暂行办法》7月1日起实施[J] .思想工作,2007(7):20-20.
6 海云桃.县域政府性债务存风险[J] .中国金融,2015(9):103-103.
7 贡晓红,王丹丹.影子银行风险生成机理[J] .时代金融,2014(7X):97-97.
8 王海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生成机理分析[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2,19(4):97-100.
9 张琴,赵丙奇.中小企业互联担保贷款风险控制研究——基于次序贷款与非次序贷款的比较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2016(2):69-75. 被引量:3
10 许属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与防范对策——基于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视角的分析[J] .经贸实践,2016,0(8X):79-79.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