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变迁》评介
被引量:1
出处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2-272,共1页
Geographical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54
-
1徐琳瑜,杨志峰,李巍.城市生态系统承载力理论与评价方法[J].生态学报,2005,25(4):771-777. 被引量:70
-
2崔凤军.环境承载力论初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5,5(1):76-79. 被引量:53
-
3刘殿生.资源与环境综合承载力分析[J].环境科学研究,1995,8(5):7-12. 被引量:78
-
4朱一中,夏军,王纲胜.张掖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情景决策[J].地理研究,2005,24(5):732-740. 被引量:48
-
5吴映梅,李亚,张雷.中国区域发展资源环境基础支撑能力动态评价——以西南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3):20-23. 被引量:27
-
6景跃军,陈英姿.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1-14. 被引量:57
-
7杨春宇,邱晓敏,李亚斌,高红艳,廖婧琳,文传浩.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研究[J].人文地理,2006,21(5):46-50. 被引量:34
-
8高鹭,张宏业.生态承载力的国内外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7,17(2):19-26. 被引量:108
-
9曹淑艳,谢高地.表达生态承载力的生态足迹模型演变[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6):1365-1372. 被引量:36
-
10施雅风 曲耀光 等.乌鲁木齐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及其合理利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1-3,166-167.
二级引证文献89
-
1徐美,刘春腊.湖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预警评价与警情趋势分析[J].经济地理,2020,40(1):187-196. 被引量:20
-
2周侃,樊杰.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39-52. 被引量:112
-
3刘斌涛,陶和平,刘邵权,孔博.基于GIS的山区人口压力测算模型——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2,31(4):476-483. 被引量:4
-
4陆大道,樊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3):290-300. 被引量:63
-
5黄志基,马妍,贺灿飞.中国城市群承载力研究[J].城市问题,2012(9):2-8. 被引量:15
-
6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评述[J].资源与产业,2012,14(6):116-120. 被引量:56
-
7石忆邵,尹昌应,王贺封,谭文垦.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研究,2013,32(1):133-145. 被引量:111
-
8樊杰,周侃,孙威,陈东.人文—经济地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学科价值与学术创新[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2):147-160. 被引量:56
-
9樊杰,周侃,陈东.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创新与应用实践[J].经济地理,2013,33(1):1-8. 被引量:99
-
10李旭东.贵州乌蒙山区资源相对承载力的时空动态变化[J].地理研究,2013,32(2):233-244. 被引量:33
-
1汪明洲,成汉钧,陈祥荣,许安东.大巴山区寒武系的研究[J].西安地质学院学报,1989,11(4):1-9. 被引量:13
-
2爱德华.B.费梅尔.清代大巴山区山地开发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6(2):133-145. 被引量:8
-
3王述文.我所亲历的长征[J].晚霞,2016,0(23):64-64.
-
4《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出版[J].历史研究,2008(2):48-48.
-
5江福全.小平故里的奇葩——肖溪古镇[J].老友,2004,0(11):52-52.
-
6王利华.区域开发与环境变迁历史的多维观察——评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山区资源开发与环境演变》[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1):162-166.
-
7罗鉴银.大巴山区暴雨特征及其对坡地灾害地貌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5(2):266-273. 被引量:5
-
8尹烈承.大山儿子的追求[J].企业家天地,1998(7):41-42.
-
9邓刚.“三锹人”与清水江中下游的山地开发——以黔东南锦屏县岑梧村为中心的考察[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0,2(1):44-48. 被引量:4
-
10张双,张全.达县清代一佛塔[J].四川文物,1996(4):2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