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侗族传统稻鱼鸭共生模式的抗风险功效
被引量: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稻田经营中的稻鱼鸭共生模式,是我国南方侗族传统生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然而,广大侗族地区在承受了经济全球化的猛烈冲击后,这种现代环境专家正在竭力推崇的"循环农业模式"正在快速消失。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在今天的黄岗侗寨,稻鱼鸭共生模式还在稳定地延续着。调查发现,这一独特的生计方式具有抗击自然风险的独特功效。
作者
崔海洋
机构地区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254-16256,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稻鱼鸭共生
循环农业
抗风险
分类号
S81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0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232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75
参考文献
7
1
邓强辉,潘晓华.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752-7755.
被引量:30
2
李绍清,李阳生,李达模.
水稻耐涝高产栽培与减灾策略(综述)[J]
.上海农业学报,1999,15(3):49-54.
被引量:16
3
无,徐伏牛(整理),宋璆(整理).
1991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2,4(6):326-327.
被引量:1
4
蔡典明.
中国农业的优良传统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19-22.
被引量:3
5
陈宏智,赵德新,程丰.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01-4002.
被引量:6
6
陈茂昌.
论生态恶化之成因——侗族文化转型与生态系统藕合演替[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74-79.
被引量:8
7
卢跃红,魏红江,张曦,杨华松,戴志明.
国内外稻鸭共生的研究现状[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1):81-85.
被引量:23
二级参考文献
60
1
禹盛苗,金千瑜,欧阳由男,许德海.
稻鸭共育对稻田杂草和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效应[J]
.中国生物防治,2004,20(2):99-102.
被引量:70
2
沈晓昆.
“稻鸭共作”古今中外[J]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8):10-11.
被引量:5
3
戴志明,杨华松,张曦,周晓智,韩自鸿,余杨,钱国平,张树清,万田正治,中西良孝,魏红江.
云南稻-鸭共生模式效益的研究及综合评价(三)[J]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265-267.
被引量:33
4
赵兴荣,钱群一,曹耀伦.
受淹水稻的生育变化及灾后应变管理技术[J]
.上海农业科技,1993(2):17-19.
被引量:3
5
杨治平,刘小燕,黄璜,刘大志,胡立冬,苏伟,谭泗桥.
稻田养鸭对稻鸭复合系统中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04,24(12):2756-2760.
被引量:94
6
冉茂林,陈铮,谷义成.
我国稻田养鸭的发展及研究现状[J]
.中国畜牧杂志,1993,29(5):58-59.
被引量:39
7
张兆伦.
稻田养鸭 农牧结合[J]
.中国畜牧杂志,1993,29(1):52-52.
被引量:9
8
王巧云.
受淹留桩再发水稻的栽培利用[J]
.江苏农业科学,1994,22(4):4-7.
被引量:1
9
施国庆,陈国坤,许洪涛.
洪涝对晚粳稻产量影响及补救措施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1994,35(3):119-122.
被引量:4
10
石元春.
发展生物质产业潜力无限[J]
.安徽科技,2005(5):4-6.
被引量:10
共引文献
74
1
吴丹,邹华文.
涝渍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化学调控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9-13.
被引量:9
2
陈永华,严钦泉,肖国樱.
水稻耐淹涝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2):151-153.
被引量:38
3
邓强辉,潘晓华.
稻鸭共育对病虫草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8):7752-7755.
被引量:30
4
卢跃红,李海光,戴志明,张曦,魏红江.
稻鸭共生对鸭肉用性能的影响[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7(8):12-14.
被引量:3
5
黄金鹏,汪本福,李莉,万正煌.
江汉平原稻-鸭-油模式绿色生产技术规程[J]
.湖北农业科学,2008,47(10):1135-1138.
被引量:5
6
姜明龙.
稻田养鸭技术[J]
.农技服务,2008,25(12):78-78.
7
王继选,姬怀启.
稻鸭共育种养实用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143-144.
被引量:11
8
陈家金,林晶,李丽纯,徐宗焕,潘卫华.
暴雨灾害对福建水稻产量影响的灾损评估方法[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S1):132-136.
被引量:11
9
王敏.
加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4):15-16.
被引量:3
10
沈建凯,黄璜,傅志强,张亚,陈灿,金小马,廖晓兰,龙攀,高文娟,李建安,陈玉艳.
规模化稻鸭生产对早稻病虫害变化规律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作物研究,2009,23(3):161-166.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32
1
曾少聪,罗意.
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与反思[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1):97-106.
被引量:7
2
罗康隆,谭卫华.
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地方性知识反思[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1):56-62.
被引量:13
3
韩荣培.
“饭稻羹鱼”——水族传统农耕文化的主题[J]
.贵州民族研究,2004,24(2):47-51.
被引量:13
4
龙先琼,杜成材.
存在与表达——论地方性知识的历史叙述[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3):26-29.
被引量:13
5
麻国庆.
环境研究的社会文化观[J]
.社会学研究,1993(5):44-49.
被引量:21
6
黄智敏,朱建强,黄玉铃.
鱼鸭同境共生技术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
.水利渔业,2004,24(4):48-50.
被引量:8
7
庄孔韶.
基诺族“大房子”诸类型剖析[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8(2):22-28.
被引量:9
8
卢光敏.
稻鱼鸭共生技术[J]
.农家科技,2002(7):21-22.
被引量:1
9
李文华.
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6.
被引量:80
10
杨庭硕.
论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5(3):23-29.
被引量:120
引证文献
16
1
王泽伦,毛国栋,王水怒,郭世兵.
黔北山区青田鱼稻田养殖技术及效果[J]
.农技服务,2010,27(12).
2
熊国远,吴文革,吴月圣,谢俊龙,许月英,陈周前,吴世义.
安徽省稻鸭共生技术操作规程的探讨[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3):101-103.
被引量:5
3
方卫霞.
绿色食品共生鸭的生产技术[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4):130-131.
被引量:2
4
赵开益.
稻鸭共育防虫控草技术[J]
.农技服务,2011,28(2):191-191.
被引量:1
5
吕永锋.
地方性知识:作为应用的中国生态人类学实践和反思[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1,3(2):16-22.
被引量:13
6
杨曾辉,李银艳,彭书佳.
论鱼塘建构对文化生态的支撑功能——基于对贵州黄岗侗族社区的思考[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2,4(1):24-29.
被引量:4
7
詹全友,龙初凡.
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的生态模式研究[J]
.贵州民族研究,2014,35(3):71-75.
被引量:8
8
张琳杰,李峰,崔海洋.
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用——以贵州从江稻鱼鸭共生模式为例[J]
.生态经济,2014,30(5):131-134.
被引量:25
9
孙东波.
哈尼梯田鱼的畜养与食用习俗浅析——以红河县甲寅乡作夫村为例[J]
.红河学院学报,2016,14(2):1-4.
被引量:1
10
衡先培,王志芳,戴芹芹,姜芊孜.
地方知识在水安全格局识别中的作用——以重庆御临河流域龙兴、石船镇为例[J]
.生态学报,2016,36(13):4152-4162.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廖君湘.
论侗寨本土知识与火患防范[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2):38-41.
被引量:2
2
李桂菊.
济宁地区稻鸭共栖生态种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97-298.
3
聂淼.
蛋鸭的饲养管理[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68-69.
被引量:2
4
罗军,王企銮.
高邮市天山镇稻鸭共作新技术示范推广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2(2):306-307.
被引量:2
5
杨普.
实施“开放办院”战略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工作实践与创新[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3):27-29.
被引量:7
6
杨曾辉,李银艳.
昨天和今天:生态人类学在中国[J]
.青海民族研究,2012,23(3):17-22.
被引量:3
7
吴声军.
杉树再生技术营林在节能减排中的价值探析[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136-138.
被引量:1
8
曾祥慧.
超越传统的认知——试论黔东南苗族服饰的知识性[J]
.贵州民族研究,2012,32(6):51-54.
被引量:1
9
吴彤.
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讨论——一种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2(1):5-13.
被引量:1
10
杨菁.
黔东南地区高校生态文明观教学资源开发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2014,32(1):157-160.
1
李义东,于海生,刘艳玲.
养猪户:您有抗风险的招数吗[J]
.北方牧业,2005(11):15-15.
2
龚火根.
樟树市西瓜抗风险栽培八要点[J]
.北方园艺,2015(3):201-202.
3
谭春强.
稻鱼鸭综合利用技术[J]
.农村新技术,2000(10).
被引量:1
4
邢桂琴,张健.
“稻鱼鸭”立体养殖技术及效益分析[J]
.农民致富之友,2003(4):20-20.
5
徐吟梅.
虾病席卷华南地区 养殖户选择鱼虾混养抗风险[J]
.现代渔业信息,2010,25(9):32-32.
6
李守军.
动保企业在生猪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使命[J]
.兽医导刊,2016,0(17):16-17.
7
唐维生,马继春,张桂荣.
创建“渔稻共生”稳粮增效新模式[J]
.杭州农业与科技,2015,0(F11):36-37.
8
雷朝元.
四川稻田养鱼丰产片[J]
.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4(1):42-43.
9
库么梅,温公均.
鱼莲共生模式及关键技术[J]
.水利渔业,1997,17(5):41-41.
10
王铁岷.
鲤成鱼池套养彭泽鲫工作报告[J]
.科学养鱼,1994,16(6):23-24.
被引量:1
安徽农业科学
2008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