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意识”、“见识”与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一个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角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一、前提 崔允漷等在阐释教学活动的逻辑必要条件时认为,判别一种活动是不是教学活动,主要依据下述三点: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明释学生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觉知的形式。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宽泛的、不将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等同起来的定义。它对我们的启发是,虽然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合,实际上对一个教师(当然也包括大学教师)来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应只局限在课堂上,
作者 杨善华
出处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83-187,共5页 Peking University Education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崔允漷.教学与教学理论[A].施良方,崔允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2杨善华.现象学的路径与学生能力的提升[R].北京:北京大学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
  • 3[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08-109;172-174.
  • 4霍桂恒.舒茨[A].苏国勋.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第十卷·社会哲学[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 5丁念金,施良方.教学的基本问题[A].施良方,崔允郗.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 6辞海·语词分册(下)[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7.
  • 7新浪博客2008年5月31日《人生修养系列谈之一》.

共引文献23

同被引文献52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