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需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指导方针的确立、学科性质的选择、研究层面的贯通。这三个基本问题不解决,我国教育社会学很难在现有基础上取得总体上的高效、有深度的发展。为此,本文提出:应确立"建设适合于中国的教育社会学"的指导方针,选择"基于现实、揭示事实、通向实践"的学科性质,贯通宏观、中观及微观研究层面。
作者
吴康宁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社会学研究中心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6,共9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关键词
教育社会学
发展
基本问题
分类号
G40-05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C91-03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95
同被引文献
23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85
参考文献
20
1
杨昌勇,钱民辉.
对国外教育社会学的介绍研究及其文献的回顾[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17(5):20-25.
被引量:3
2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丛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总序.
3
吴永军.近二十年来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主题变化之分析-兼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全国教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南京.2000).
4
张人杰.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二十年建设(1979——2000年)[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0(2):1-9.
被引量:22
5
杨昌勇,李长伟,李长伟.
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二十年:回顾与反思[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3(3):1-5.
被引量:11
6
吴康宁.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总序.
7
杜时忠,卢旭.
我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
.高等教育研究,2004,25(3):51-54.
被引量:12
8
董泽芳,张国强.
我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特点与演变(1979-2005)——基于对教育社会学重建以来概论性著作的文本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7,28(7):17-24.
被引量:13
9
李长伟,杨昌勇.
20世纪中国大陆教育社会学的回顾[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5(3):42-47.
被引量:11
10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
.教育研究,1999,20(7):42-48.
被引量:49
2
谢维和.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
.教育研究,1998,19(11):19-24.
被引量:49
3
厉以贤.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88.
被引量:18
4
厉以贤.
西方教育社会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J]
.比较教育研究,1983(6):18-23.
被引量:4
5
环惜吾.
英国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和近况简介[J]
.比较教育研究,1981(1):44-47.
被引量:3
6
张人杰.
西方“教育民主化”初探[J]
.中国高教研究,1986(1):59-71.
被引量:8
7
张人杰.
西方“教育民主化”初探(续)[J]
.中国高教研究,1986(2):76-86.
被引量:2
8
马骥雄.
“教育成层论”简介[J]
.全球教育展望,1979,10(4):1-10.
被引量:6
9
钟启泉.
教育社会学的发展[J]
.全球教育展望,1979,10(3):53-55.
被引量:5
10
阿兰.格拉,张人杰.
教育社会学的四个研究趋向[J]
.全球教育展望,1979,10(3):55-6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95
1
钟珂.
试析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139-139.
2
陈志宇.
基于社会学视野的当代英语教学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0(S3):157-159.
被引量:1
3
黄雪勤.
网络教育的社会学思考[J]
.传承,2008(22):108-109.
4
吴康宁.
对我国教育社会学发展的思考[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3(10):1-3.
被引量:2
5
赵亚平.
中等职业学校男女生成绩差异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59-61.
被引量:2
6
朱云.
试论班级群体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
.教育与职业,2004(28):65-66.
被引量:2
7
马小健,张建平.
成人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分析[J]
.成人教育,2004,24(12):15-18.
被引量:3
8
熊华军.
高校校园流行文化反思[J]
.成人教育,2005,25(1):56-58.
被引量:11
9
仲丽娟.
大学青年文化及教育的选择[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04(1):20-22.
10
李春富.
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任务与对策[J]
.成人教育,2005,25(4):42-4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38
1
王定华.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教师国培的进展与方略[J]
.全球教育展望,2020,0(1):54-61.
被引量:56
2
李长伟.
教师是谁?——与吴康宁教授的对话[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8(3):3-6.
被引量:7
3
吴康宁.
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及其价值选择——兼与谢维和教授商榷[J]
.教育研究,1999,20(7):42-48.
被引量:49
4
刘洁,徐宝华.
中国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2):100-105.
被引量:13
5
刘精明.
“文革”事件对入学、升学模式的影响[J]
.社会学研究,1999(6):19-36.
被引量:36
6
谢维和.
班级:社会组织还是初级群体[J]
.教育研究,1998,19(11):19-24.
被引量:49
7
董泽芳,黄学文.
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新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7(3):58-63.
被引量:14
8
郭元祥.
关于教育学研究的科学性的若干问题思考——兼析对教育学研究现状的评价[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36(1):72-77.
被引量:10
9
厉以贤.
试谈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对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2):83-88.
被引量:18
10
陈向明.
王小刚为什么不上学了——一位辍学生的个案调查[J]
.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1):35-45.
被引量:92
引证文献
15
1
张人杰.
教育社会学的宏观与微观研究:区别、关系及贯通[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1-8.
被引量:7
2
吴康宁.
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三十年发展(1979-2008)[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7(2):1-20.
被引量:32
3
程天君.
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交织——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的一个内在焦虑[J]
.教育研究,2010,31(12):44-50.
被引量:9
4
程天君.
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4):154-172.
被引量:9
5
李松涛.
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本土化[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1):84-87.
6
程天君.
事实学科论:教育社会学的“一个或所有”问题——围绕“价值中立”观念的一个元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13,34(7):18-27.
被引量:2
7
程天君.
从“纯粹主义”到“实用主义”——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动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4(1):5-12.
被引量:11
8
张希亮.
当代西北农村社会变迁与教育发展关系研究综述[J]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37(3):51-54.
9
雷文静.
教育社会学研究与发展的困境及应重视的问题[J]
.亚太教育,2016,0(1):297-298.
10
李德显,陆海霞,魏新岗.
英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主题分析——基于《英国教育社会学杂志》2003-2012年载文的共引分析[J]
.教育研究,2015,36(12):113-119.
被引量:11
二级引证文献
85
1
舒杉,孙玉丽.
新型秧田式座位排布的社会学思考[J]
.上海教育科研,2021(6):82-88.
2
郭少榕,周志平.
乡镇初中教师自我公平感知影响与重建——基于承认正义理论的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2021(2):72-80.
3
周勇.
理论建构、学术共同体与社会基础--当代中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进展反思[J]
.教育学术月刊,2013(1):21-24.
被引量:1
4
程天君.
教育社会学就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吗——从“教学要点”到“教学难点”[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10(4):21-26.
被引量:5
5
吴康宁.
教育改革社会学研究的兴起及发展路向[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6):1-5.
被引量:6
6
汤美娟.
教育社会学何为——教育社会学学科特质的再反思[J]
.教育导刊(上半月),2011(10):9-12.
被引量:2
7
程天君.
中国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百年概要[J]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9(4):154-172.
被引量:9
8
盛智龙.
探索在京国防科研院所为首都经济服务的新路子[J]
.航天技术与民品,2000(2):1-4.
9
桑志坚.
站在教育的边缘思考——试论教育社会学的学科精神[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5):8-11.
10
孔令新.
谁的背后? 何谓背后?——教育社会学学科立场之反思[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132-138.
1
钱扑.
论教育社会学对知识社会学的接纳[J]
.教育科学,2003,19(5):19-23.
被引量:2
2
马正江,马俊.
我国城市化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
.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4):61-65.
3
尹作县.
《教育杂志》与中国教育社会学的最初发展[J]
.文教资料,2007(10):152-153.
被引量:2
4
上海市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综述[J]
.社会学,2009(2):63-64.
5
曾永辉,蔡传钦,何燕心.
我国大陆高校社会工作相关研究综述[J]
.社会工作,2011(20):52-55.
被引量:2
6
黄丽.
西方课程社会学发展简述[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0(17):110-110.
7
陈文江,寇星亮.
“学科本土论”与西部社会学的本土化实践[J]
.甘肃社会科学,2016(5):9-12.
被引量:4
8
文军.
在应对社会学总体性危机中促进学科研究的整体转向[J]
.江海学刊,2009(3):128-130.
被引量:3
9
文军.
在应对社会学总体性危机中促进学科研究的整体转向[J]
.新华文摘,2009(16):20-21.
10
赵巧艳.
中国经济人类学研究述评与展望[J]
.广西民族研究,2013(1):57-65.
被引量:3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