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觉醒》看凯特·肖邦的超验主义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凯特·肖邦的代表作《觉醒》是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文章用超验主义中的个人主义精神来解读女主人公埃德娜发现自我、追求自立的觉醒过程。分析了超验主义思想对作者凯特.肖邦的影响及作者对其的质疑。
作者
黄启超
机构地区
商丘师范学院
出处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2-34,共3页
Journ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凯特·肖邦
《觉醒》
超验主义
个人主义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3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万雪梅.
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23(3):28-31.
被引量:7
2
孙全军.
从超验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凯特·肖班的《觉醒》[J]
.外语研究,2006,23(6):75-76.
被引量:5
3
杨晓峰.
超验个人主义思想的理论构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5):48-51.
被引量:2
4
杨晓峰.
超验主义思想的自然观与人生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3):116-117.
被引量:9
5
金衡山.
自由的意义——超验主义思想探析[J]
.国外文学,2002(1):48-56.
被引量:21
6
李晋.
肖邦的《觉醒》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J]
.国外文学,1998(4):70-74.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43
1
吴小英.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转向[J]
.青年研究,1996(12):4-9.
被引量:8
2
孔子.论语[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6-131.
3
Rubinstein, Annette T. American Literature Root and Flower,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eijing, 1998. 23.
4
李宜燮 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C].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
5
Bode, Carl, Highlights of American Literature(Book Ⅱ),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gency, Washington, D.C. 1980.
6
史志康.国文学背景概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68.
7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8.167.
8
朱刚.新编美国文学史(第二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9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10
赵一凡,等译.《爱默生集》.三联书店,1993,第518—519页.
共引文献
43
1
卢晓白.
爱默生超验主义思想对惠特曼的影响[J]
.时代文学,2009(8):45-46.
被引量:3
2
李雪.
十九世纪超验主义思潮及其对美国文学的影响[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4):26-27.
被引量:3
3
林健,万雪梅.
欲望的挣扎——解读《一位正派女人受到的诱惑》[J]
.外国语文,2009,25(S1):54-56.
被引量:3
4
金衡山.
“自由”的缘由、悖论及其他——从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说开去[J]
.国外文学,2005(2):54-62.
被引量:2
5
李晋.
发展中的女性自我建构:凯特·肖邦的《觉醒》与陶丽丝·莱辛的《黑暗来临前的夏季》[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3(3):58-62.
被引量:6
6
刘宽红.
从超验主义走向个人主义——爱默生对美国文化的影响[J]
.江淮论坛,2006(3):128-132.
被引量:16
7
李鹏.
夏洛克——民族意识淡化的高利贷者[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4):119-121.
8
刘宽红.
美国个人主义思想探源——爱默生个人主义之欧洲渊源及其对美国文化的贡献[J]
.学术论坛,2006,29(12):5-8.
被引量:13
9
舒奇志.
二十年来中国爱默生、梭罗研究述评[J]
.求索,2007(4):225-227.
被引量:5
10
谢志超.
美国超验主义与中国《四书》的碰撞[J]
.湖南社会科学,2007(3):6-9.
被引量:2
1
韩硕.
女人,你的名字是“不幸”——析《方舟》中的女性命运[J]
.山花(下半月),2010(8):138-139.
2
马靖芸.
从神话原型看秀拉的女性主义思想[J]
.文学教育,2016(17):20-21.
3
尼玛措.
浅析《玩偶之家》中娜拉女性意识的崛起[J]
.品牌(理论月刊),2014(11):267-267.
被引量:3
4
张波.
《觉醒》中大海的意象[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8(2):72-74.
被引量:1
5
黄真真.
布朗的觉醒与异化——解读《年轻的好男儿布朗》[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6):621-624.
被引量:2
6
吴子飞.
周作人与革命文学[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3(12):191-191.
7
吴未央.
自我意识的觉醒——从心理学的角度谈简爱的自我的觉醒过程[J]
.家教世界,2013,0(10X):263-263.
8
赤羽学,刘立善.
夏目漱石的《心》与个人主义精神[J]
.日本研究,2005(1):65-69.
被引量:15
9
杨妍.
《嘉莉妹妹》对女性意识的理解[J]
.电影文学,2009(13):94-95.
被引量:4
10
艾绍亮.
个人主义精神下的灵魂探索之旅——《美食、祈祷和恋爱》新解[J]
.作家,2014,0(09X):58-59.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