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经济生活状况与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6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经济生活是作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统一体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社会活动内容。因而,经济生活状况在影响犯罪的诸多因素中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在经济生活状况本身易致罪因素与经济生活状况以外的其他易致罪因素高度融合的时候,社会个体的犯罪可能性就会增强。从这个角度讲,经济生活状况与犯罪不是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而是涉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以经济生活状况为中心的社会圈问题,同样,从经济生活状况角度预防犯罪也不能单纯调整经济生活状况,而应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承受度,根据经济生活状况的不同表现对犯罪的不同影响以及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生活的影响等不同方面构建相应的刑事政策体系。
作者 王志强
出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2-61,共10页 Journal of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天津市"十五"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犯罪的经济性与刑罚经济性的均衡>(TJ03-FX003)的部分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 1[1][美]乔治.B.沃尔德,等.理论犯罪学[M].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85.
  • 2[3]宋浩波.犯罪学理论研究综述[M].北京:群众出版社,1998:360.
  • 3孙育海.贫富差距急剧拉大对犯罪的影响及防控策略[J].犯罪研究,2008(2):44-52. 被引量:7
  • 4[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
  • 5[16]王来华.城市新贫困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15.
  • 6[18]北方网.http://economy.enorth.com.cn/system/2005/02/02/000957232.shtml[EB/OL].
  • 7[1]所谓多重共线性是指许多影响犯罪的因素都交织在一起,在这些因素中有些是实际造成了犯罪,而有些对犯罪没有实际影响.见[美]乔治.B.沃儿德,等.理论犯罪学[M].方鹏,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19.

共引文献13

同被引文献33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