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一次全国性的教学观摩会上,王春燕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因为有把略读课文当作精读课文教之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略读还是精读,教材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此,有人以为不能越雷池一步,这是唯教材马首是瞻;有人以为可以作出变通处理,这是倡导戴着镣铐也不妨跳一两个精彩的舞姿;有人以为不必处处拘泥于教材甚至要大胆地突破教材,这是希望挣脱教材的束缚。这只是表面的争论。更重要的是,语文教学模式是回归大一统还是要进一步多样化这一方向性问题,因为在语文界仍无共识,便再三地借着种种"气候"掀起波澜。有人大声呼吁,语文之前必须加上种种形容词,比如"主题"、"情感"、"诗意"、"文化"……没有这些形容词,语文就是灰色的;有人痛心疾首,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个语文那个语文,所以把语文搞乱了,使语文老师找不着北,他们衷心拥护语文课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模式统一,"一个模子又有什么不好呢"!语文,到底应该有几张脸?借着王老师的这节课,我们有必要再次严肃面对这个问题。欢迎您参与讨论。
出处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42,共3页
People's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