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1例延迟发现7年的多菌型麻风病例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扬州市历史上曾经是麻风病高流行区,至2007年底累计发现病人9507例,在江苏全省各市处于第2位。近年来,虽然新发现病人数大幅度减少,但新病人病期普遍延长,还多次出现病人反复被误诊的情况。现将1例发病至确诊长达7年的多菌型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
苏军
姜辉
蔡宏美
祁琦
机构地区
扬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肤病性病防治所
出处
《当代医学》
2009年第3期146-147,共2页
Contemporary Medicine
关键词
延迟发现
多菌型麻风病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分类号
R755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R135.2 [医药卫生—劳动卫生]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徐春茂,邱耀文,王斌,伏永鹏,白莉,穆洮俊,张宏茂,李志诚,王德英,冯福勤.
甘肃省麻风病人血缘性与非血缘性亲属家庭发病的对比研究[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1):882-884.
被引量:8
2
王宝仁,钟琼.
毕节地区麻风家庭内发病调查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0):836-837.
被引量:4
3
朱长林,张毅,刘潜,崔文成.
黑龙江省近10年新发现麻风病人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2,18(1):39-40.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7
1
李志诚,张丰厚,梁居正,何振华.
低流行区麻风家庭内集聚性探讨[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4,8(4):219-220.
被引量:7
2
顾学箕.预防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91.
3
吕建进,王磊,袁东,侯建玲,潘玉林.
麻风病基本消灭后新发现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9,15(2):32-33.
被引量:11
4
段忠东,管茶香,邸晓丹,旷燕飞.
512例儿童麻风的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8,14(4):214-217.
被引量:1
5
潘恕.
兴化市1990—1999年新发现麻风病例[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B12):1-2.
被引量:8
6
韦昌廷,黄干军.
贺州地区279例早期麻风患者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B12):31-32.
被引量:3
7
徐春茂,邱耀文,白莉,穆洮俊,戚汝英,李志城,张宏茂.
1949~2001年甘肃省儿童麻风发病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3,19(2):134-13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3
1
周承忠,熊平.
毕节市七星关区2008-2012年麻风病发病情况分析[J]
.慢性病学杂志,2013,13(11):880-881.
2
何四清,龙国文,吴天琼.
壤塘县麻风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5,21(12):999-999.
3
王佳惠,李萍,韩杰,周运昌.
2例麻风病误诊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724-725.
被引量:1
4
李延庆,王强,王伟磊,冯丽.
安徽省2000~2006年新发现麻风病人情况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7,13(6):423-424.
被引量:4
5
李志诚,冯福勤,徐春茂,张宏茂,冯淑梅,王克俭,伏永鹏.
低流行区麻风家庭内集聚性与血缘关系探讨[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6):447-449.
被引量:7
6
冯淑梅,李志诚,张宏茂,冯福勤,脱长宇.
甘肃省1998~2006年新发现麻风病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24(9):742-742.
被引量:9
7
王光建,石万田,张仁周,唐强平,胡建华.
桂林市麻风病家庭内传染254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2011,28(5):267-268.
被引量:3
8
武文斌,郑代南,黄超芬.
34例新发现麻风病人误诊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4):83-85.
被引量:3
9
王金贤,张琰.
2004-2008年宁波市低流行地区新发麻风疫情分析和防治对策[J]
.疾病监测,2010,25(4):312-313.
被引量:1
10
王金贤.
宁波市2004-2010年新发麻风疫情分析[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2,32(2):185-186.
被引量:1
1
P.W.Roche,杨忠礼.
多菌型麻风病患者血清中麻风杆菌特异性抗原对联合化疗的反应[J]
.地方病译丛,1992,13(6):48-50.
2
宋谨僖.
多菌型麻风病656例二年联合化疗疗效观察[J]
.赣南科技,1992(1):46-49.
3
谭又吉,谢碧波,王景权.
麻风患者延迟发现对畸残的影响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3,14(12):893-895.
被引量:10
4
王晓红,柳建强,陈建丽.
唐山市2007年农药中毒病例报告分析[J]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044-2045.
被引量:1
5
宋正伟.
氨苯砜、利福平、氯苯吩嗪联合治疗多菌型麻风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5):109-110.
被引量:1
6
葛长赞.
联合化疗治疗多菌型麻风病五年疗效分析[J]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5(3):304-305.
7
曾世忠.
35例多菌型麻风联合化疗一年小结[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0,12(2):111-111.
8
李桓英,于秀路.
山东,云南两省80例多菌型麻风病短程联合化疗的治疗中和停药...[J]
.临床皮肤科杂志,1989,18(6):286-289.
被引量:1
9
白永旗,李冬梅,孙存琼.
护士长的工作方式对护患关系的影响[J]
.中国医院管理,2011,31(9):36-37.
10
董宏.
隆阳区52例多菌型麻风病联合化疗二年疗效观察[J]
.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2):160-160.
当代医学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