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考察汉英语言中“酸”味觉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汉英语言在“酸”味觉隐喻化方面存在共性和差异,反映了两个民族思维层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酸”的投射范围主要包括五大经验域:听觉/视觉域,情感/心智域,生活/时间域,性格/方式域,性质域;汉英“酸”味觉概念隐喻的投射域绝大部分相同,但其隐喻意义具有明显的差异,这是由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导致的。
作者
徐小佳
许曦明
机构地区
宁波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第2期103-106,共4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酸”味觉
概念隐喻
汉英对比
分类号
H313 [语言文字—英语]
H13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10
同被引文献
3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1
连淑能.
论中西思维方式[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0-46.
被引量:911
2
吕叔湘[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商务印书馆, 2005
3
Lakoff, G.,& M, Johnson.Metaphor We Live By[]..1980
4
K vecses,Z.Metaphor:A Practical Introduction[]..2002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Altarriba, J. ed. Cognition and Culture: A Cross-Cultural Approach to Psychology.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s. B. V, 1993.
2
Cole, M. & Scribner, S. Culture and Thought: A Psychological Introduc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4.
3
Inkeles, A. & Sasaki, M. eds. Comparing Nations and Cultures:Readings in a Cross-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96.
4
Lerner, R., Meacham, S. and Burns, E. Western Civilizations:Their History and Their Culture. 13th ed. New York and London: W.W. Norton & Co.1998.
5
Rakoczy, S. ed. Common Journey, Different Paths: Spiritual Direction in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New York: Orbis Books,1992.
6
Russell, B.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London: Routledge,1996.
7
Samovar, L. & Porter, R. e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Reader. 8th ed. New York: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8
Shlechter, T. & Toglia, M. eds. New Directions in Cognitive Science. New Jersey: Ablex Publishing Corp, 1985.
9
爱恩斯坦.爱恩斯坦文集(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0
曹文轩.思维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
共引文献
910
1
杨安文,牟厚宇.
从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看霍布恩英译柏桦诗歌[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19(3):348-363.
被引量:1
2
刘国兵,张茹昕.
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语言复杂度发展特征研究[J]
.中国ESP研究,2023(2):66-76.
3
于巧峰.
翻译改写理论视角下中国古建筑文化文本英译的改写策略研究[J]
.现代英语,2023(21):80-83.
4
杨莉.
英汉翻译的思维切换模式研究[J]
.现代英语,2021(22):70-72.
5
万文杰.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及翻译思考[J]
.现代英语,2021(12):91-93.
被引量:2
6
杨斌.
思维方式与理财治税[J]
.税务研究,2020,0(1):5-13.
被引量:4
7
马吉德,李克.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图式选择差异性探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3):107-114.
被引量:1
8
刘天鹤.
简明英语视角下领导人讲话翻译策略研究[J]
.理论观察,2020(12):90-93.
9
王亮.
自我认知的无限性——浅析《庄子·庚桑楚》的认知方式[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2):8-11.
10
杨秋雪.
以汉语为例谈语言与民族思维方式的关系[J]
.青年文学家,2019,0(20):191-191.
同被引文献
37
1
彭凤,靳焱,韩涛.
从汉维词汇多角度分析汉维思维方式的差异[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6):88-94.
被引量:7
2
张韶岩.
日汉语基本味觉词引申义之比较[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22(6):35-38.
被引量:15
3
郑贵友.
“视觉感知类”句子中动宾双系形容词状语──汉语状位形容词思考之一[J]
.汉语学习,1998(1):24-26.
被引量:4
4
姜运开,王玉堂.
蔑■、■甘释[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1,10(2):93-94.
被引量:2
5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触觉感知类”句子中动宾双系形容词状语——汉语状位形容词的思考[J]
.东疆学刊,1997,14(3):68-72.
被引量:1
6
于双仁.
说“鲜”[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1(1):108-109.
被引量:1
7
伍铁平.
不同语言的味觉词和温度词对客观现实的不同切分——语言类型学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120-137.
被引量:18
8
姜洪水.
“酸、甜、苦、辣”音义趣谈[J]
.咬文嚼字,1997,0(5):8-8.
被引量:2
9
常欣.
从刀具到味觉——说“辛”[J]
.咬文嚼字,1995,0(12):31-31.
被引量:3
10
汪少华,徐健.
通感与概念隐喻[J]
.外语学刊,2002(3):91-94.
被引量:58
引证文献
5
1
王雅萍.
汉语“酸”味觉概念隐喻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19,0(24):20-21.
被引量:4
2
姜晓.
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社会科学家,2010,25(3):158-161.
被引量:7
3
张艳.
汉语感官词研究综述[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5):73-77.
被引量:1
4
郑金萍.
英汉味觉词“甜”的概念隐喻研究[J]
.科教文汇,2018(22):186-187.
5
郭媛媛.
英汉味觉词“sour(酸)”的语义拓展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2024(13):67-7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徐雅,马超.
浅谈汉·韩味觉词派生意思及惯用表达对比运用教学分析——以“甜、苦、辣、酸、咸”为中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9,0(11):193-194.
被引量:2
2
臧家楠.
汉俄语味觉词“辣”与“острый”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0(2):10-11.
被引量:2
3
孙俏.
枣庄方言味觉词初探[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1(12):79-80.
被引量:1
4
杨蕾.
对外汉语“味觉词”教学[J]
.北方文学(下),2012(8):167-168.
被引量:1
5
高志武.
汉语味觉词“甜”“苦”的隐喻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14,0(102):19-21.
被引量:1
6
徐清婷.
认知隐喻视角下味觉词“甜”的语义分析[J]
.现代交际,2018(8):99-100.
被引量:3
7
陈遥.
概念整合理论下汉英视觉词汇对比研究[J]
.萍乡学院学报,2020,37(2):85-87.
被引量:1
8
张丹.
汉语味觉类词语的泛化研究[J]
.文学教育,2021(5):118-120.
9
周巍,赖鸥.
语境文化下汉英味觉词“酸”的概念隐喻对比[J]
.湘南学院学报,2021,42(4):75-79.
被引量:2
10
张丹.
现代汉语味觉词研究综述[J]
.最小说,2021(3):101-102.
1
李金兰.
味觉隐喻化的认知结构及语义特征[J]
.修辞学习,2005(3):56-58.
被引量:17
2
王东山.
“吃/Eat**”结构中的实体隐喻——基于语料的汉英对比研究[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18(10):49-51.
被引量:2
3
徐银.
英语“mouth”与汉语“口、嘴”词汇的隐、转喻认知对比[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4):63-68.
被引量:2
4
高志武.
汉语味觉词“甜”“苦”的隐喻对比研究[J]
.考试周刊,2014,0(102):19-21.
被引量:1
5
蒙倩静.
英汉“水”的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7(9):32-34.
被引量:1
6
李宗成,白浩然.
“黑”与“白”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92-97.
被引量:2
7
张鑫.
“爱情”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4(8):142-144.
被引量:1
8
周燕.
英汉语骨骼隐喻及其投射范围的对比研究[J]
.作家,2010(16):183-184.
9
黄兴运,覃修桂.
“光明”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1):16-23.
被引量:9
10
李梓.
“嚼”的概念隐喻——基于语料的英汉对比研究[J]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2):107-109.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