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国以来我国区域空间规划指导思想——发展观演变的探讨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区域规划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区域发展的效率和区际间的公平。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空间规划体系的类型、主要功能和主管部门,发现现行诸多规划中互不衔接且存在众多矛盾,未能形成有效的空间规划体系。简要回顾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区域规划历程,围绕指导思想梳理了1978年至今的规划发展亚阶段,最后探究性将区域规划指导思想分为平衡发展观、重点发展观、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五个时期。
作者
马仁锋
刘修通
杨立武
王筱春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云南大学区域与资源规划系
综合开发研究院
出处
《北方经济》
2009年第4期7-8,共2页
Northern Economy
关键词
区域规划
历程
指导思想
空间规划体系
分类号
TU982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38
同被引文献
4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4
1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地理学报,2006,61(6):585-592.
被引量:112
2
王晓东.
对区域规划工作的几点思考——由美国新泽西州域规划工作引发的几点感悟[J]
.城市规划,2004,28(4):65-69.
被引量:17
3
胡序威.
中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发展新趋势[J]
.经济地理,1988,8(3):161-165.
被引量:5
4
赵锡清.
我国城市规划工作三十年简记(1949——1982)[J]
.城市规划,1984,8(1):42-4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仇保兴.
论五个统筹与城镇体系规划[J]
.城市规划,2004,28(1):8-16.
被引量:50
2
汪光焘.
认真研究改进城乡规划工作[J]
.城市规划,2004,28(11):14-18.
被引量:13
3
房庆方,蔡瀛,朱国鸣.
联合规划和协调发展规划的实践——《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简介及编制工作回顾[J]
.城市规划,2005,29(4):14-17.
被引量:12
4
毛汉英,方创琳.
新时期区域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完善途径[J]
.地理学报,1997,52(1):1-9.
被引量:48
5
胡序威.中国工业布局与区域规划的经济地理研究[J].地理科学,1985,5(4):308-316.
6
胡序威.区域与城市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7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
侯永志,冯杰.中国需要制定规划法.中国经济导报,2005-02-01.
9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工业区和新工业城市建设工作几个问题的决定[J].建设月刊,1956,(6).
10
建筑科学院区域规划与城市规划研究室.区域规划编制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1958.1-14.
共引文献
138
1
包晓雯.
英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其启示[J]
.上海城市规划,2006(4):54-58.
被引量:4
2
汤筠,孟芊,杨永恒.
区域规划理论研究综述[J]
.求实,2009(S2):140-143.
被引量:3
3
耿海清.
我国规划环评的困境及其破解之道探讨[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S2):368-372.
被引量:18
4
高世明.
关于新中国城市规划历史研究的探讨[J]
.建筑师,2003,0(1):26-29.
被引量:1
5
杨开忠.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探索历程与战略选择[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3(4):27-32.
被引量:18
6
周华,李同升.
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未来趋势的思考[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3):12-13.
7
李百浩,彭秀涛,黄立.
中国现代新兴工业城市规划的历史研究——以苏联援助的156项重点工程为中心[J]
.城市规划学刊,2006(4):84-92.
被引量:63
8
李广斌,王勇,谷人旭.
我国区域规划编制与实施问题研究进展[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22(6):48-53.
被引量:12
9
殷为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外区域规划研究的对比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30-34.
被引量:2
10
李广斌,王喜,王勇.
我国区域规划存在问题及其调整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10-13.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41
1
龚钊,赵丹.
北京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背景下老城城市更新公众参与研究[J]
.北京规划建设,2019,0(S02):101-106.
被引量:4
2
过孝民.
我国环境规划的回顾与展望[J]
.环境科学,1993,14(4):10-15.
被引量:15
3
蔡玉梅,谢俊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评价[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5,22(3):57-61.
被引量:22
4
张庭伟.
规划理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论规划理论的多向性和理论发展轨迹的非线性[J]
.城市规划,2006,30(8):9-18.
被引量:70
5
胡序威.
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
.城市规划,2006,30(B11):8-12.
被引量:22
6
田莉.
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困惑与出路——一个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分析视角[J]
.城市规划,2007,31(1):16-20.
被引量:108
7
樊杰.
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
.地理学报,2007,62(4):339-350.
被引量:648
8
王凯,陈明.
近30年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理念的变迁[J]
.城市规划学刊,2009(1):9-13.
被引量:32
9
李重照,刘淑华.
智慧城市:中国城市治理的新趋向[J]
.电子政务,2011(6):13-18.
被引量:66
10
郑伟元.
世纪之交的土地利用规划:回顾与展望[J]
.中国土地科学,2000,14(1):2-5.
被引量:24
引证文献
1
1
孟鹏,左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空间规划及其主要理论方法演进分析--基于国家空间治理导向与规划体系演进的分析框架[J]
.规划师,2021,37(9):54-6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6
1
余星涤,赵行健,张艳彬.
完善“三区三线”统筹划定规则制定机制的思考[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22,35(2):45-50.
2
宋明洁,卢新海,潘方杰.
基于地理设计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框架构建——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990-3004.
被引量:10
3
赵金柱.
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理论体系研究[J]
.中国房地产业,2022(3):33-35.
4
蔡良娃,王佳倍,李晋轩.
新时期空间规划与治理体制转型的回顾与展望[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3,38(3):74-79.
5
岳文泽,侯丽,韦静娴.
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模式演进与关键挑战[J]
.中国土地科学,2024,38(1):36-44.
被引量:1
6
牛强,李银凤,伍磊,徐国斌,柯昌银.
基于CSPON的空间规划高频诊断与动态维护框架构建[J]
.城乡规划,2024(4):22-32.
1
朱传耿,仇方道,渠爱雪.
试论我国经济地理学对发展观演变的响应[J]
.经济地理,2004,24(6):733-737.
被引量:6
2
环球[J]
.中国商界,2012(1):8-8.
3
耿海清.
我国的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对开展规划环评的启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2(3):477-480.
被引量:6
4
陈修茂.
推动“多规合一”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J]
.中国政协,2016(18):44-44.
5
王国平.
共和国历史上发展观演变及其启迪[J]
.理论前沿,2007(14):8-13.
被引量:6
6
朱栋梁.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价值选择[J]
.凉山大学学报,2000,2(1):30-32.
7
朱栋梁.
可持续发展的价值选择[J]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1999(5):15-17.
被引量:6
8
杨荫凯,刘洋.
加快构建国家空间规划体系的若干思考[J]
.宏观经济管理,2011(6):17-19.
被引量:18
9
石坚,车冠琼,董继红.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空间规划体系构建的几点建议[J]
.生态经济,2017,33(3):193-196.
被引量:6
10
张剑辉.
马克思市场价值思想梳理[J]
.南方论刊,2011(11):12-13.
被引量:3
北方经济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