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悲剧精神:从至善追求到本真生命的实现——亚里士多德与尼采悲剧思想的比较研究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亚里士多德从人的伦理视野来规范悲剧的基本内涵,这对西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尼采在反对西方传统道德观念的同时,把悲剧理解为出自生命形而上学的生存游戏。在尼采看来,亚里士多德把悲剧这种伟大艺术定位为一种审美的摹仿活动,导致了西方悲剧精神的没落。尼采认为,真正的悲剧艺术不是人在理性精神的支配下所进行的审美摹仿活动,而是在生存痛苦的深刻体验中出自生命整体的万物欢唱。
作者 黄茂文
出处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1-65,共5页 Journal of Bohai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 1雷内·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M].杨岂深,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7.
  • 2亚里士多德 陈中梅译注.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3亚里士多德 廖申白译.尼各马可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 4海涅.海涅文集[M].张玉书,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255.
  • 5尼采.权力意志[M].贺骥,译.桂林:漓江出版社,2000.
  • 6尼采.人性的,太人性的[M].杨恒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7尼采.悲剧的诞生[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133.
  • 8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M].杨恒达,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215.

共引文献68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