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与一体转化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共同犯罪过程中,当只有部分共同犯罪人具备转化条件时。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区分一体转化与部分转化:首先.需要考察共同犯罪人事先共同谋议的内容是否明确:其次,需要考察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再次.还需要考察法律所规定的转化条件的具体类型。
作者
聂昭伟
吴郁槐
机构地区
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出处
《人民司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1-14,共4页
People's Judicature
关键词
共同犯罪人
实行过限
转化条件
犯罪过程
人事
法律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2
1
齐文远,李晓龙.
论不作为犯中的先行行为[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9,21(5):56-64.
被引量:45
2
陈兴良.
论共同犯罪中的实行过限[J]
.法学杂志,1989,10(6):14-15.
被引量:10
3
郑进.
论不作为犯罪中先前行为引起的义务[J]
.人民检察,1997,0(4):43-44.
被引量:4
4
夏强.
过限犯认定问题研究[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8(4):137-140.
被引量:13
5
黎宏.
行为无价值论批判[J]
.中国法学,2006(2):160-173.
被引量:60
6
[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李昌珂译,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64页.
7
[美]约书亚·德雷斯勒.《美国刑法精解》.王秀梅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8
[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王世洲,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第15页.第16页.第15页.第12页.第36页.第119页.第85页.第192页.第194页.第136页.
9
牛传勇.《王兴佰、韩涛、王永央故意伤害案--共同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判定实行过限行为》,载熊选国主编.《刑事审判参考》总第52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页以下.
10
Vgl. Claus Roxin, Strafrecht AT Band 2, Besondere Erscheinungsformen der Straftat, Beck, 2003, S. 754 - 755.
引证文献
2
1
王若思.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研究:以危险性本质说为基底的展开[J]
.刑事法评论,2018(1):230-254.
2
姚诗.
先前行为与实行过限下知情共犯人的刑事责任[J]
.法学研究,2013,35(5):125-141.
被引量:14
二级引证文献
14
1
王若思.
结果加重犯的共同犯罪研究:以危险性本质说为基底的展开[J]
.刑事法评论,2018(1):230-254.
2
张明楷.
共同犯罪的认定方法[J]
.法学研究,2014,36(3):3-25.
被引量:150
3
姚诗.
先前行为保证人地位的理论根据[J]
.清华法学,2014,8(5):162-176.
被引量:15
4
沈琪.
知情与预见:实行过限案件中共犯责任的认定[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5):100-108.
被引量:2
5
马春辉.
论实行过限及未过限共犯的责任[J]
.中国检察官,2017(10):25-30.
被引量:3
6
孙运梁.
以客观归责理论限定不作为犯的先行行为[J]
.中外法学,2017,29(5):1351-1376.
被引量:13
7
钱叶六.
中国共犯理论发展评价与展望——以《法学研究》刊文为主要素材[J]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18,33(3):94-119.
被引量:2
8
喻美玲.
论共同实行犯中实行过限之认定路径[J]
.法制与经济,2019,28(11):124-127.
9
蔡燊.
不作为犯中先行行为认定理论之质疑[J]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0,35(3):69-79.
被引量:2
10
钟卢程.
客观归责理论在不纯正不作为犯中的运用与判断——以“货拉拉案件”为例[J]
.宜宾学院学报,2023,23(2):22-31.
被引量:1
1
张峰.
论转化犯之转化条件[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2004,24(5):101-102.
被引量:3
2
成峥,张有亮.
论共谋共同正犯理论的历史沿革和在我国刑法中的适用[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16(4):135-136.
3
郑岳龙.
聚众斗殴罪发生转化后其罪名和主体如何确定?[J]
.中国审判,2008,0(2):66-68.
被引量:1
4
张宏.
论转化型抢劫罪之转化条件——从一则案例说起[J]
.湖湘论坛,2007,20(3):97-98.
5
陈新军.
论转化犯的犯罪构成特征[J]
.法制与社会,2007(8):225-227.
被引量:3
6
曹启巧,陈志威.
转化型抢劫罪若干难点问题探析——由一起案例引发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7(7):257-258.
7
张乃翼,周锦玲.
关于转化犯问题研究[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9(5):109-113.
被引量:3
8
王双印.
浅谈新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体系的理解与适用[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6):109-111.
被引量:1
9
徐雄杰.
浅析转化型犯罪的转化条件之界定[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14(8):159-159.
10
王俊杰.
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28-30.
被引量:1
人民司法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