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资本、国家与打工妹——读《中国女工》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正如作者所述,《女工》一书关注的主要问题是:在中国追求现代性和全球化的变革时期,个体的社会地位与阶级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国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混合到底对个体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将会出现怎样的新主体、新身份认同,以及新的权力——抗争关系?
作者
阮思余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2008年第5期159-165,共7页
Open Times
关键词
《女工》
资本主义
中国
打工妹
国家社会主义
变革时期
社会地位
身份认同
分类号
D41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3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4
1
[美]安东尼·奥罗姆.《政治社会学导论》(第4版),张华青等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6-17页.
2
[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第4版),赵旭东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5-17页.
3
潘毅.《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香港:明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7年版,第10,10,49,59,23—24,62,95,118,312—313、293特.
4
[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政治学要素》,杨祖功,王大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13-114,114,189页.
共引文献
1
1
黄清.
从网络的技术“偏倚”看恶搞[J]
.中国科技纵横,2010(15):244-244.
同被引文献
33
1
唐斌.
“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2(S1):36-38.
被引量:115
2
谭深.
打工妹的内部话题——对深圳原致丽玩具厂百余封书信的分析[J]
.社会学研究,1998(6):65-75.
被引量:29
3
李若建.
女工:一个重生的社会阶层[J]
.社会学研究,2004(4):91-97.
被引量:30
4
潘毅.
阶级的失语与发声——中国打工妹研究的一种理论视角[J]
.开放时代,2005(2):95-107.
被引量:78
5
程蹊.
从典型个案看农民工NGO的建立——基于海南外来工之家、北京打工妹之家的实证对比分析[J]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7-20.
被引量:14
6
郑广怀.
社会转型与个体痛楚——评《中国制造:全球化工厂下的女工》[J]
.社会学研究,2007(2):211-227.
被引量:25
7
图海纳.行动者的归来[M].舒诗伟,许甘霖,蔡宜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23.
8
布洛维.2008.制造同意--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迁[M].李荣荣,泽.北京:商务印书馆.
9
陈佩华.2003.生存的文化--通过私人信件透视外来工人的生活[J].清华社会学评论(2002卷).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0
Chan,Anita. 1998. "Labor Standards and Human Rights.. The Case of Chinese Worker under Market Socialism. "Human Rights Quarterly 20(4) :886 - 904.
引证文献
3
1
马爱华.
劳动规章制度与女工经期合法权益[J]
.唯实,2009(2):69-72.
被引量:3
2
陶艳兰.
无名者生命的诗:中国女工多元主体的形成与抗争[J]
.社会,2011,31(5):226-242.
被引量:4
3
李镓.
双重边缘人:“打工妹”的身份问题再探讨——基于质化研究方法的研究路径[J]
.新闻界,2015(3):7-12.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付显华,吴兰笛,朱春燕,周志衡,王家骥.
深圳市外来女工的生存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3):1479-1481.
被引量:6
2
付显华,吴兰笛,朱春燕,周志衡,王家骥.
深圳市外来女工生殖健康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2,28(3):357-358.
被引量:15
3
邱静艺.
劳务派遣女工权益受损问题研究[J]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6(3):68-71.
4
刘能.
村庄生计研究:历史脉络和当代情境[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1):61-70.
被引量:8
5
李潇晓,闫国疆.
共同的主题和相异的际遇——《工厂制度重建中的工人》和《中国女工》中工人阶级的身份认同[J]
.社会科学论坛,2016(4):225-231.
6
林晓兰.
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一个社会学的分析框架[J]
.学术论坛,2016,38(11):99-104.
被引量:7
7
杨君,冯燕.
都市女性情感的自我表达与主体性建构——迈向经验解释的广场舞群体[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3):96-102.
被引量:12
8
张涵.
外出务工对少数民族人口国家认同的影响——以合肥市为例[J]
.宜春学院学报,2017,39(7):32-37.
9
张也.
女性主义交叉性理论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J]
.国外理论动态,2018(7):83-95.
被引量:14
10
周思瑶.
无名者的多元主体的形成——读《中国女工——新兴打工阶级的呼唤》思考[J]
.考试周刊,2018,0(57):196-196.
1
呼唤大自救[J]
.青年文学,1996,0(6):1-1.
2
赵从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刍议[J]
.柴达木开发研究,1995(3):9-11.
3
于金富.
制度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途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8(3):15-19.
4
张桂文.
对辽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几点粗浅认识[J]
.辽宁经济,1999(4):27-28.
5
滕维藻,郑伟民.
实行对外经济开放的内外依据[J]
.世界经济,1985,8(10):1-7.
6
剧乂文.
制度创新是实现两个转变的根本途径[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7(5):34-38.
7
王永新.
女工[J]
.建筑工人,2005(8):1-1.
8
胡洪春.
“苹果树上的土豆”——论毕淑敏的《女工》叙事模式[J]
.许昌学院学报,2010,29(4):77-79.
9
中国姐妹在毛里求斯做苦工的遭遇[J]
.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2(5):89-90.
10
郑仁水.
关于女性的话题[J]
.散文百家,2000(2):21-22.
开放时代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