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科学发展观对现代性与乌托邦超越的历史分析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我国近代以来的社会主义追求是与现代化联系在一起的。从康有为的大同、小康论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再到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追求,都曾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现代性与乌托邦的困惑,并力图消除二者之间的矛盾。邓小平的小康社会论为解决这种矛盾确定了现实根据,科学发展观则实现了对这种矛盾的历史性超越。
作者 董四代
机构地区 武夷学院管理系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xi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康有为.大同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274;274.
  • 2.孙中山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 3[美]乔·奥·赫茨勒 张兆麟译.乌托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20.
  • 4[以色列]艾森斯塔特.反思现代性[M].旷新年、王爱松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73.
  • 5[美]本杰明·I.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M].陈玮,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 6[美]莫里斯·迈斯纳,张宁,陈铭康等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 9[德]彼得·科斯洛夫斯基.后现代文化--科技发展的社会文化后果[M].毛怡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12.
  • 10陆杨,王毅.文化研究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

共引文献21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