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俄国立宪会议解散的合法性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立宪会议在俄国近代历史影响重大,是反对沙皇封建专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追求目标。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人召开了立宪会议,但是在随后却退出并解散了立宪会议。从合法性的角度透视、分析立宪会议的解散,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合乎时代发展潮流的历史必然。这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作者
闫瑞斌
机构地区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93-195,共3页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俄国立宪会议
合法性
苏维埃
布尔什维克
执政绩效
分类号
D15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5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1
郝宇青.
解散立宪会议与俄共执政合法性危机[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3):7-14.
被引量:2
2
[2]列宁全集(第32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3
[3]列宁全集(第33卷第2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美]迈克尔·罗斯金,等.政治科学(第6版)[M].林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
[5][德]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
[美]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7
[7][美]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8
[8][德]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9
[9][法]让--马克·夸克.合法性与政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10
周尚文,郝宇青.
苏共执政合法性意识的缺失及其后果[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19-22.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65
1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327页.
3
S.M.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4
乔·弗兰克尔.《1997年有没有其他选择?》.刘淑春等编.《“十月”的选择 -90年代圈外学者论十月革命》.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第212页.
5
《列宁全集》.第32卷.第53页.
6
《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仑会决议汇编》.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38、41页.
7
T.H.冯劳.《列宁为什么这样做?斯大林为什么这样做?—对俄国革命的重新评价(1900~1930)》,费城1964年英文版,第79页.
8
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28页.
9
自乔治·霍兰·萨拜因.《政治学说史》.下册.第928页.
10
邢广程.《苏联高层决策70年-从列宁到戈尔巴乔夫》,第一分册,第81页.
共引文献
27
1
朱艳华.
从意识形态看中国的外交战略[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73-75.
被引量:1
2
闫瑞斌.
俄国立宪会议解散的合法性解读[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1):66-67.
3
张连国.
生态文化理念传播规律与战略探析[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4-18.
被引量:6
4
王春福.
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公平与效率[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5,9(1):65-70.
被引量:14
5
张德顺.
太平天国知识分子政策评估[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2-77.
6
龙太江.
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妥协精神[J]
.文史哲,2005(2):156-161.
被引量:9
7
李杰,杨荣军.
我国公共政策输入机制探析[J]
.社会科学研究,2005(5):35-38.
被引量:10
8
章荣君.
公共政策创新中合法性要素的制度分析[J]
.公共管理学报,2006,3(1):21-26.
被引量:9
9
张连国.
生态政治学研究述论[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1):11-16.
被引量:5
10
蔡道通.
刑法的理性与宽容:面对联合行动权的行使[J]
.政法论坛,2006,24(1):134-144.
被引量:4
1
闫瑞斌.
俄国立宪会议解散的合法性解读[J]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1):66-67.
2
志智.
南斯拉夫宪法简介[J]
.政治与法律,1983(1):126-127.
3
郝宇青.
解散立宪会议与俄共执政合法性危机[J]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04(3):7-14.
被引量:2
4
汪青松.
以无产阶级民主替代替资产阶级民主——学习列宁关于解散立宪会议的理论与实践[J]
.国际共运史研究,1991(4):38-40.
5
李店标.
德国魏玛立宪会议辩论及其立法启示[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3(5):92-96.
被引量:2
6
陈学明.
评罗莎·卢森堡对苏维埃政权的批评[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3):85-91.
被引量:2
7
丁超.
罗马尼亚的国家标志[J]
.国际论坛,1997(3):52-54.
8
赵金富.
刚果民主共和国诞生[J]
.国际研究参考,1997(6):8-9.
9
卡齐米日·希维塔瓦,潘汉典.
波兰修改宪法概述[J]
.环球法律评论,1981,3(1):5-8.
10
郑异凡.
有关“十月事件”的几个历史文件[J]
.国际共运史研究资料,1983(1):274-291.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