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梁启超论史家“四长”看史学的客观性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梁启超一生兼政治与学术于一身,其在学术方面最大成就莫过于史学。梁氏在其著作中曾流露出建立史学史学科的愿望,并力求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其对“史家四长”的重新论起成为学界共识。今天,历史学受到了后现代主义的巨大冲击,史学家具备了梁氏笔下的基本素质后,能否写出“好史”来,在后现代面前已显得底气不足。
作者
石莹丽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出处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40-43,共4页
Journal of Liao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梁启超
史家四长
史学的客观性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38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王学典.
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J]
.东岳论丛,2004,25(1):20-27.
被引量:10
2
汪荣祖.
论梁启超史学的前后期[J]
.文史哲,2004(1):20-29.
被引量:23
3
王学典.
语境、政治与历史:义和团运动评价50年[J]
.史学月刊,2001(3):13-23.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黎澍.
中西文化问题[J]
.历史研究,1989(3):50-55.
被引量:3
2
王致中.
封建蒙昧主义与义和团运动[J]
.历史研究,1980(1):41-54.
被引量:17
3
左步青,章鸣九.
评戚本禹的《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J]
.历史研究,1979(12):3-14.
被引量:8
4
戚本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评反动影片(清宫秘史)》[J].红旗,1967,.
5
义和团运动史讨论文集[C].济南:齐鲁书社,1982.
6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序[J].义和团研究会通讯,1997,(5).
7
周南.义和团运动是什么性质?这运动是怎样发生的?[J].历史教学,1954,(11).
8
周恩来.在北京各界欢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代表团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55-12-12.
9
司缓延.义和团运动(1900—1901)——中国近代史讲课记录[J].历史教学,1952,(3).
10
义和团运动六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61.
共引文献
38
1
宁腾飞.
论先秦诸子形象的近代构建——以孔子、墨子和老子为中心[J]
.历史教学问题,2021(4):66-72.
被引量:2
2
胥志刚.
浅论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J]
.黑龙江史志,2015(9):38-39.
被引量:1
3
刘兰兮.
2004年中国经济史研究总论述评[J]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2):105-112.
4
王学典.
从“历史理论”到“史学理论”——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6):15-26.
被引量:21
5
清风.
6招将垃圾邮件拒之门外[J]
.网络与信息,2005,19(12):63-63.
6
胡瑞琴.
近二十年来梁启超史学思想研究综述[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1):16-19.
7
艾智科.
论梁启超晚年的国学观——由“玄科论战”谈起[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26(5):25-26.
8
韦巍.
高群耀:默多克的中国新棋子[J]
.中国企业家,2006(21):20-20.
9
龚蛟腾,彭斐章.
文化视野中的目录学[J]
.图书馆,2007(6):29-34.
被引量:2
10
王学典.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是如何被叙述的--对学术史书写客观性的一种探讨[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2):5-25.
被引量:41
同被引文献
6
1
智建中.
梁启超论史家四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41-46.
被引量:1
2
范红霞.
柳诒徵的“史德”论及其史学批评[J]
.贵州文史丛刊,2006(1):11-14.
被引量:3
3
王家范.
柳诒徵《国史要义》探津[J]
.史林,2006(6):169-176.
被引量:11
4
章学诚.文史通义(罗炳良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2:310.
5
柳诒徵.国史要义[M].长沙:岳麓书社,2010:101-126.
6
向燕南.
关于柳诒徴《国史要义》[J]
.史学史研究,2011(4):66-74.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1
1
李琛琛.
柳诒徵与梁启超“史德”论比较[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25(1):140-142.
1
王昆,陈弢.
简论历史学的客观性及其后现代释义[J]
.沧桑,2012(3):40-41.
2
钟振翔.
论董仲舒对《春秋》的诠释[J]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20-23.
3
辛逸.
对史学研究客观性与学术性的思考[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16(6):17-21.
被引量:2
4
姚凯,陆健体.
历史事实的解释与历史学的客观性[J]
.世界历史,1988(3):140-149.
被引量:8
5
段玉淑.
傅斯年的史学思想[J]
.文史月刊,2012,0(S3):42-43.
6
李培锋.
史学的客观性新论[J]
.中州学刊,2001(6):77-82.
被引量:3
7
罗玉明,董丽霞.
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J]
.文史博览(理论),2009(4):4-7.
被引量:2
8
杨函妮.
公共史学的发展文献综述[J]
.小品文选刊(下),2015,0(9):172-172.
9
肖雄.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史学客观性问题[J]
.湖南社会科学,2009(5):184-187.
被引量:3
10
李霞,李恭忠.
历史学的客观性:后神话时代的思考[J]
.求是学刊,2002,29(2):118-120.
被引量:2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