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
被引量: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经济-政治-文化前提刘鹤玲自从贝尔纳(JohnDesmondBernal,1901-1971)1954年明确指出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1〕,汤浅光朝1962年定量描述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2〕以来,人们对科学...
作者
刘鹤玲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部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7-50,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关键词
世界
科学中心
科学活动中心
前提
分类号
G31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07
同被引文献
178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160
参考文献
3
1
刘则渊,王海山.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J]
.科研管理,1981,2(1):9-23.
被引量:47
2
赵红州.
关于科学家社会年龄问题的研究[J]
.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1(4):29-44.
被引量:67
3
(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JacobBurckhardt)著,何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M]商务印书馆,1979.
共引文献
107
1
孔令茜,立达.
智力量化探索动态[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2):71-74.
2
谷兴荣.
论科技发展区际关系三规律的统一性原理[J]
.岭南学刊,2004(4):67-70.
被引量:2
3
冯烨,梁立明,刘则渊.
近现代西方文化中心分布的时空特征及门类层次析因[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1(5):84-87.
被引量:1
4
和飞.
论哲学与自然科学发展平衡与不平衡的辩证法[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5,12(5):1-4.
被引量:1
5
赵红州.
论科学的演化与潜科学的社会意义[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5,17(4):19-25.
被引量:2
6
冯烨,梁立明.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与文化中心分布的相关性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06,26(2):192-195.
被引量:8
7
陈其荣.
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的创造峰值研究[J]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3):1-7.
被引量:12
8
黄涛.
论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互动相融[J]
.理论探索,2010(1):38-41.
被引量:1
9
姜春林,周磊,唐悦.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再测度和新解读——基于利萨·罗斯纳科学年表的数据[J]
.科学学研究,2010,28(4):500-507.
被引量:16
10
宋清波.
论哲学对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10(6):58-61.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78
1
袁江洋.
科学中心转移规律再检视[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60-75.
被引量:20
2
戴维斯,袁江洋,罗兴波.
科学和科学家的一千年:988—1988[J]
.科学文化评论,2005,2(2):76-91.
被引量:8
3
王兆良.
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思想新思考[J]
.哲学动态,1998(7):32-34.
被引量:11
4
曾国屏,李正风.
赛博论·赛博空间·社会和文化变革[J]
.哲学动态,1998(5):36-38.
被引量:28
5
姜国钧.
论教育中心转移与科技中心转移的关系[J]
.外国教育研究,1999(4):1-6.
被引量:21
6
杨忠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社会化[J]
.理论导刊,1998(3):35-35.
被引量:1
7
汤庭芬.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把握和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
.求是,1998(18):35-38.
被引量:3
8
刘则渊,王海山.
近代世界哲学高潮和科学中心关系的历史考察[J]
.科研管理,1981,2(1):9-23.
被引量:47
9
王新坚.
科学地理学刍论[J]
.求索,1992(1):25-29.
被引量:3
10
王耀德.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三个问题[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4):84-8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5
1
黄骊.
城市的现代和后现代[J]
.人文地理,1999,14(4):30-33.
被引量:17
2
李伟.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科学技术背景与中国制造现象[J]
.甘肃社会科学,2004(6):209-212.
3
傅正华.
人文环境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分析——兼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人文因素[J]
.科学学研究,1999,17(1):35-42.
被引量:13
4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丁生,岳磊.
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32(11):14-20.
被引量:10
5
孙俊,潘玉君,姚辉,郭林生,和瑞芳,刘树芬,赵健霞,杨小燕.
科学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内容与学科性质[J]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2):239-247.
被引量:12
6
孙俊,潘玉君,贾星客.
科学的地域建构:社会文化因素及其效应——基于“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法”的科学活动中心再阐释[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28(5):56-60.
被引量:3
7
冯烨,梁立明.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学科层次析因(上)[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5):4-8.
被引量:29
8
冯烨,梁立明.
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时空特征及学科层次析因(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0,21(6):10-11.
被引量:13
9
魏屹东,郭贵春.
科学中心转移现象的社会文化语境分析[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1,18(6):52-55.
被引量:6
10
谢清果.
先进文化视野中的科学文化[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2):28-32.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160
1
王坦.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经济的适切性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
.职业技术教育,2021(7):54-60.
被引量:7
2
陈鑫,张苏缘.
文化与科技融合背景下江苏文化产业结构升级与路径选择[J]
.文化产业研究,2019(3):276-292.
被引量:6
3
万劲波,张凤,潘教峰.
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与战略科技力量[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1,36(12):1404-1412.
被引量:54
4
李美娟,李柏村,阿儒涵.
美国联邦政府研发资助的稳定与竞争机制——基于预算数据的研究[J]
.科学学研究,2023,41(2):264-275.
被引量:3
5
潘教峰,左晓利.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内在逻辑、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J]
.科教发展研究,2023(4):20-32.
被引量:3
6
刘中云.
以央企为核心的举国科技创新生态体系研究[J]
.科教发展研究,2022(1):44-69.
被引量:4
7
孟卫军.
日本城市社会学的历史发展[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4(S1):269-271.
被引量:1
8
郝京清.
理科大学生借阅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河北科技图苑,2004,17(4):59-60.
被引量:2
9
卢丹梅.
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J]
.南方建筑,2004(5):69-70.
被引量:5
10
李伟.
世界制造中心转移的科学技术背景与中国制造现象[J]
.甘肃社会科学,2004(6):209-212.
1
曲占钦.
“科学”杂谈[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89,9(1):85-89.
2
吴稌年.
近代图书馆活动中心的形成和转移之分析[J]
.晋图学刊,2004(4):6-9.
被引量:1
3
武龙,武卫兵.
我国要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应采取的对策分析[J]
.科学学研究,2001,19(2):43-46.
被引量:3
4
中国学者已跃居世界科学前沿[J]
.科学中国人,1996(10):61-61.
5
张雁,严恺.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历史初探[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3,25(2):102-106.
被引量:6
6
陈俊.
科学建制的创新:德国科学活动中心形成的关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1):80-83.
被引量:6
7
刘鹤玲.
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综合环境分析[J]
.中国软科学,1998(6):52-57.
被引量:7
8
黄欣荣,王英.
古代科学活动中心的统计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0,11(3):14-17.
被引量:1
9
姜春林,周磊,唐悦.
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现象的再测度和新解读——基于利萨·罗斯纳科学年表的数据[J]
.科学学研究,2010,28(4):500-507.
被引量:16
10
季海菊.
话语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
.学海,2013(6):207-211.
被引量:17
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