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被引量:9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出处 《海洋预报》 2009年第1期43-51,共9页 Marine Forecasts
基金 南海赤潮发生条件预报方法研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课题,项目编号2001BA603B-06-0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1

二级参考文献77

共引文献192

同被引文献106

引证文献9

二级引证文献4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