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犯罪结果与大陆法系客观处罚条件——以我国刑法第129条规定为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犯罪结果具有相对确定性,其基本内涵是犯罪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改变。丢失枪支不报罪中的"造成严重后果"这一要件,不能用大陆法系客观处罚条件理论来解释,它属本罪的犯罪结果,因而我国现有犯罪论体系完全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客观处罚条件理论与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不相契合,不能盲目引进。
作者
徐德华
机构地区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1期75-78,共4页
Social Scientist
关键词
犯罪结果
客观处罚条件
丢失枪支不报罪
造成严重后果
分类号
D917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34
同被引文献
43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5
参考文献
8
1
马克昌.犯罪通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36-44.
2
韩哲.
关于丢失枪支不报罪主观罪过形式的探讨[J]
.法学评论,2005,23(5):116-123.
被引量:13
3
陆诗忠.
新论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J]
.政法论丛,2005(1):22-24.
被引量:6
4
张明楷.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
.法学研究,1999,21(3):24-33.
被引量:211
5
[日]大琢仁.刑法概说(总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6
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
刘士心.
犯罪客观处罚条件刍议[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67-73.
被引量:21
8
陆诗忠.
刍议“客观的处罚条件”之借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11-114.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张明楷.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
.法学研究,1999,21(3):24-33.
被引量:211
2
储槐植,杨书文.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
.法学研究,1999,21(1):49-56.
被引量:152
3
孙力.
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司法认定[J]
.法学,1999(2):36-39.
被引量:5
4
李文燕,邓子滨.
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J]
.中国法学,1999(5):90-95.
被引量:64
5
[日]日高义博.王树平译.《不作为犯的理论》[M].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7页,第197-198页.
6
(德)汉斯·海因里希·耶赛克 托马斯·魏根特 徐久生译.德国刑法教科书[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352.
7
(意)杜里奥·帕多瓦尼.意大利刑法学原理[M].法律出版社,1998.p,339.
8
张明楷.“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A]..中国刑法学精粹:2001卷[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9
(日)泷川幸辰.犯罪论序说:上[A].赵秉志(主编).刑法论丛:第三卷[C].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0
高铭喧.《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94-195页.
共引文献
734
1
姚诗.
刑法教义学的自主研究:一个聚焦“理论创新”的探讨[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5):40-54.
2
李梁.
我国刑法中的“严重后果”及其主观归责问题研究[J]
.政法论坛,2023,41(4):121-133.
被引量:5
3
周树超.
过失型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的入罪边界与司法适用[J]
.中财法律评论,2022(1):198-221.
4
杨新绿.
论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的罪过[J]
.刑事法评论,2023(1):362-384.
被引量:1
5
段阳伟.
“量的构成要件”独立性地位之提倡[J]
.刑事法评论,2019(1):77-92.
被引量:1
6
姜涛.
渎职犯罪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J]
.河北法学,2021,39(10):86-108.
被引量:5
7
张馨文.
罪量要素出罪机能的理论廓清与实践改良[J]
.刑法论丛,2021(4):208-237.
被引量:1
8
姜金良.
违法发放贷款罪共犯形态研究——基于裁判文书大数据的分析[J]
.法治论坛,2019(4):274-286.
9
潘億佳.
高空抛物罪构成要件的法教义学分析——基于本罪公共秩序保护法益的展开[J]
.法大研究生,2023(1):96-120.
10
李昱.
故意·过失混合犯罪类型之提倡[J]
.法大研究生,2020(2):349-375.
同被引文献
43
1
吴情树.
两岸刑法中客观处罚条件规定的评析[J]
.海峡法学,2012,14(4):10-19.
被引量:1
2
张明楷.
“客观的超过要素”概念之提倡[J]
.法学研究,1999,21(3):24-33.
被引量:211
3
储槐植,杨书文.
复合罪过形式探析——刑法理论对现行刑法内含的新法律现象之解读[J]
.法学研究,1999,21(1):49-56.
被引量:152
4
陆诗忠.
刍议“客观的处罚条件”之借鉴[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7(5):111-114.
被引量:7
5
周光权.
论主要罪过[J]
.现代法学,2007,29(2):38-48.
被引量:44
6
劳东燕.
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
.中国社会科学,2007(3):126-139.
被引量:521
7
[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12.
8
[德]约翰内斯.韦塞尔斯.德国刑法总论[M].李昌柯,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9
[日] 大塚仁.刑法概说(各论)[M].冯军,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
陈子平.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8.
引证文献
4
1
黑静洁.
客观处罚条件之理论辨析——兼论客观处罚条件理论在中国刑法中的定位[J]
.政治与法律,2011(7):140-149.
被引量:12
2
王德政,肖强.
盗窃罪的三个疑难问题研究——以理论自洽与实务判断为导向[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9):104-109.
被引量:1
3
王向平.
“造成严重后果”类定量因素的司法认定[J]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2):60-63.
被引量:2
4
张庆立.
客观处罚条件理论的介评与借鉴[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37(4):77-82.
二级引证文献
15
1
何晋元.
校园网应用选型与设计[J]
.咸宁师专学报,2000,20(3):48-52.
2
刘军.
当罚、可罚与要罚:犯罪构造客观要件的逻辑递进[J]
.政法论丛,2014(5):97-103.
被引量:1
3
刘鹏鹏.
试论客观处罚条件对我国刑法中附随结果的借鉴处理[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4):173-174.
4
李杉,郝川.
再论数额型盗窃未遂的认定与处罚[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1):59-64.
被引量:1
5
陈洪兵.
法定犯时代背景下罪过形式的确定[J]
.法治研究,2018(3):61-76.
被引量:13
6
师旭.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犯罪再解构[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5):38-41.
被引量:1
7
石聚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法理重述[J]
.法学研究,2018,40(2):62-75.
被引量:78
8
杨绪峰.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教义学检讨[J]
.政治与法律,2019(2):53-65.
被引量:12
9
于天姿.
客观处罚条件研究[J]
.长沙大学学报,2019,33(4):62-65.
10
张庆宝.
刑法中醉驾行为的司法认定研究[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1(8):119-120.
1
姜自和,朱云三.
论丢失枪支不报罪[J]
.法学论坛,2001,16(3):74-77.
被引量:5
2
徐立,韩光军.
丢失枪支不报罪罪过形式的认定[J]
.河北法学,2004,22(7):34-38.
被引量:3
3
陆诗忠.
新论丢失枪支不报罪的主观罪过[J]
.政法论丛,2005(1):22-24.
被引量:6
4
康泽洲,张少林.
对丢失枪支不报罪的思考[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24(4):24-26.
5
杨蓓蕾.
浅论不作为的对抗性——以丢失枪支不报罪为例[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31(8):147-148.
6
随庆军.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立法反思与重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6):55-57.
7
随庆军.
对丢失枪支不报罪客观方面的研究[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6(1):33-36.
8
劳东燕.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J]
.比较法研究,2009,23(1):45-68.
被引量:34
9
郑牧民.
论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罪过形式[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2):45-48.
10
随庆军.
丢失枪支不报罪的立法缺陷与完善[J]
.河北法学,2005,23(3):94-96.
被引量:2
社会科学家
2008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