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群体高产与光能利用
被引量: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依据近年国内外有关作物群体高产的研究结果,综合评述了单作群体与间套作复合群体获得高产的理论实践和研究现状。从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上,提出今后复合群体高产与光能利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
逄焕成
王慎强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出处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199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关键词
光能利用
作物
群体高产
群体结构
分类号
S314 [农业科学—作物栽培与耕作技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7
参考文献
17
共引文献
349
同被引文献
130
引证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12
参考文献
17
1
李保国,郭焱.
作物生长的模拟研究[J]
.科技导报,1997,15(7):11-12.
被引量:14
2
杨守仁,张龙步,陈温福,徐正进,王进民.
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理论和方法(英文)[J]
.作物学报,1996,22(3):295-304.
被引量:79
3
佟屏亚.
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成就和研究进展[J]
.耕作与栽培,1995,15(5):1-5.
被引量:56
4
徐庆章,王庆成,牛玉贞,王忠孝,张军.
玉米株型与群体光合作用的关系研究[J]
.作物学报,1995,21(4):492-496.
被引量:91
5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顾慰连,郑波.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3):246-252.
被引量:126
6
裴炎,邱晓,刘明钊.棉花冠层结构及光合作用研究[J]作物学报,1988(03).
7
曹显祖,朱庆森.水稻品种的库源特征及其类型划分的研究[J]作物学报,1987(04).
8
张训忠,李伯航.高肥力条件下夏玉米大豆间混作互补与竞争效应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87(02).
9
蒋彭炎,冯来定,沈守江,俞美玉,刘智宏.水稻不同群体条件与籽粒灌浆的关系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1987(01).
10
杨春峰,成升魁.关中灌区间作套种的带型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02).
二级参考文献
17
1
胡昌浩,董树亭,岳寿松,王群瑛,高荣岐,潘子龙.
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1):63-69.
被引量:141
2
王庆祥,作物学报,1987年,13卷,4期,281页
3
顾慰连,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16卷,2期,1页
4
孙运东,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16卷,3期,43页
5
尹枝瑞,吉林农业科学,1989年,2卷,6页
6
董树亭,耕作与栽培,1988年,3卷,62页
7
任秀珍,种子世界,1985年,5卷,8页
8
杨守仁,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3页
9
江泽民,1994年
10
Qui Jilin,1993年
共引文献
349
1
白岚方,张向前,王瑞,王雅楠,叶雪松,王玉芬,李娟,张德健.
不同玉米品种光合特性及青贮产量品质的差异性研究[J]
.作物杂志,2020(1):154-160.
被引量:12
2
张慧,钱欣,高英波,薛艳芳,王庆成,刘开昌,李宗新.
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夏玉米产量和冠层特性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20,0(4):23-29.
被引量:6
3
逯克鑫,屈佳伟,于晓芳,高聚林,马达灵,李文博,岳苗.
沙壤土条件下秸秆还田减施氮肥对不同玉米品种氮效率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3(5):37-45.
被引量:3
4
马保国,刘永朝,杨太新.
几个夏玉米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2(6):27-30.
被引量:8
5
YANG Jian-chang, ZHANG Wen-hu, WANG Zhi-qin, LIU Li-jun and ZHU Qing-sen( Key Laboratory of Crop Cultivation and Physiology, MOA ,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Translocation of Assi- milates in New Plant Type and Intersubspecific Hybrid Rice[J]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02,1(2):155-162.
被引量:5
6
柯福来,马兴林,黄瑞冬,王传海,徐安波.
高产玉米品种的产量结构特点及形成机制[J]
.玉米科学,2010,18(2):65-69.
被引量:25
7
陈立军,唐启源.
玉米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及其影响因素[J]
.作物研究,2008,22(S1):428-434.
被引量:13
8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刘洋,靖凯,邓林军.
辽宁省西部地区玉米田间优化配置效应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3,28(6):166-173.
被引量:4
9
张永科,孙茂,张雪君,何仲阳,马永平.
玉米高产潜力开发技术研究[J]
.玉米科学,2004,12(3):76-79.
被引量:7
10
张淑英,蒋文春,王术,秦阳.
不同水稻品种生育后期生理特性的研究[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35(4):363-365.
同被引文献
130
1
刘秀珍,张阅军,杜慧玲.
水肥交互作用对间作玉米、大豆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3):75-77.
被引量:30
2
张志军,刘文国,张建新,丁仕波,焦仁海.
吉林省耐密型玉米育种现状及选育途径初探[J]
.玉米科学,2004,12(2):34-36.
被引量:26
3
贾彩建,李淑萍,柳小红.
紫花苜蓿套种夏玉米粮草间作经济效益高[J]
.作物杂志,2004(4):38-38.
被引量:7
4
黄淑荣.
竖叶型玉米品种耐密性的增产作用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1993,22(10):1-5.
被引量:1
5
芮仁廉,聂毓琦,张继林,黄建萍.
氮肥水平对杂交小麦抽穗后群体光合能力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1993,21(1):7-9.
被引量:3
6
谢永利,陈颖.
不同间作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5):381-385.
被引量:28
7
胡昌浩,王群瑛.
玉米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光合强度变化规律的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0(1):43-47.
被引量:29
8
刘立侠,唐树延,许守民,孙非,曹悦群.
光质对人参叶绿体结构和光合生理性状的影响[J]
.Acta Botanica Sinica,1993,35(8):588-592.
被引量:30
9
周开勇,陈升枢,李明启.
不同磷营养水平对烟草叶片光合作用和光呼吸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1993,19(1):3-8.
被引量:24
10
傅兆麟,楚之亭.
小麦品种混种栽培增产效应[J]
.耕作与栽培,1994,14(5):12-14.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8
1
王洋,齐晓宁,柏会子.
生态环境对作物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土壤与作物,2012,1(3):129-134.
被引量:17
2
刘爱中,张胜文,屠乃美.
稻桩贮藏同化产物的分配与再生稻腋芽再生率及产量构成的关系[J]
.华北农学报,2008,23(3):190-193.
被引量:15
3
陆庆,蒋德安,翁晓燕,奚海福.
钾营养对不同水稻基因开型物质生产和光合作用的效应[J]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9,25(3):267-270.
被引量:16
4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冯良山,杨宁.
辽西不同玉米/沙打旺间作模式的土壤水分和产量效应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0,28(6):147-152.
被引量:3
5
刘洋,孙占祥,白伟,郑家明,侯志研,张莹,文凤.
玉米大豆间作对辽西地区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大豆科学,2011,30(2):224-228.
被引量:28
6
苏新宏,李潮海,孙敦立,张怀志.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研究初报[J]
.玉米科学,2000,8(4):57-60.
被引量:22
7
杨宗渠,尹飞,王翔,李永春,任江萍,尹钧.
冬前积温对小麦光能利用率的调控效应[J]
.核农学报,2014,28(8):1489-1496.
被引量:3
8
林文.
作物复合群体结构与高产光合生理生态研究概况[J]
.福建稻麦科技,2003,21(4):7-10.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112
1
贾赵东,谢一芝,尹晴红,郭小丁,嵇小琴.
甘薯品种苏薯11号高产生理特性研究[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0,28(1):24-29.
被引量:3
2
王洋,齐晓宁,柏会子.
生态环境对作物光合作用和光能利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土壤与作物,2012,1(3):129-134.
被引量:17
3
李廷轩,马国瑞.
籽粒苋富钾基因型的生理生化基础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380-385.
被引量:7
4
李永夫,罗安程,王为木,蔡炳祥,胡晓跃,杨肖娥.
不同供磷水平下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基因型差异[J]
.土壤通报,2005,36(3):365-370.
被引量:33
5
董玉良,劳秀荣,孙伟红.
春、夏玉米、菜立体种植超高产营养特性研究[J]
.河南农业科学,2005,34(10):26-30.
被引量:1
6
贾彦博,杨肖娥,王为木.
不同供钾水平下水稻钾素吸收利用与产量的基因型差异[J]
.水土保持学报,2006,20(2):64-67.
被引量:34
7
孙骏威,黄莹莹,徐坤,徐加发.
低钾对钾迟钝型水稻不同叶位叶片光合活性的影响[J]
.浙江农业学报,2006,18(5):354-358.
被引量:2
8
孙骏威,翁晓燕,李峤,邵建林.
缺钾对水稻不同品种光合和能量耗散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13(4):577-584.
被引量:32
9
朱敏,史振声,李凤海,王志斌.
玉米不同品种间、混作研究综述[J]
.玉米科学,2007,15(B09):100-103.
被引量:11
10
刘天学,王振河,董朋飞,李潮海.
玉米间作系统的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7,15(5):114-116.
被引量:33
1
袁媛,唐亮,王嘉宇,徐正进.
北方粳稻叶型特征及最优叶型模式的探索[J]
.种子,2008,27(2):1-7.
被引量:2
2
夏仲炎,谢元璋,刘勇,李显明.
水稻壮个体的增产机理及其讨论[J]
.中国稻米,1997,3(1):33-35.
被引量:13
3
孙道杰,王辉,闵东红,李学军,冯毅.
获得小麦群体高产的单株选择性状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181-183.
被引量:3
4
徐世林,陈德辉,李群,陆瑞平.
超高茬麦套稻发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中国稻米,2006,12(5):31-33.
被引量:4
5
谢应忠.
宁夏南部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农业建设实践与研究[J]
.生态学杂志,2000,19(1):12-18.
被引量:13
6
卜建荣.
大同市生态农业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
.农业技术与装备,2009(7):12-13.
被引量:1
7
次仁卓嘎.
冬小麦合理施肥[J]
.西藏农业科技,2004,26(1):20-21.
8
潘玖琴,张燕燕.
茄子黄萎病的发生及防治[J]
.上海蔬菜,2005(6):62-63.
被引量:1
9
白桂萍,刘克钊,谭永强,尹羽丰,余华强,王汉中.
油菜高产群体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5(6):33-38.
被引量:18
10
刘亚飞,杨引福,钟雪梅,宋丽,贺娇姣,顾正虎,蔺崇明.
施肥对不同密度下爆裂玉米植株形态及籽粒产量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4,23(4):33-39.
被引量:2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