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为思维而教——兼谈思维教学的价值和方式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鉴于传统的"为知识(的记忆)而教"的种种问题,我们主张现代教育应改弦易辙,要为思维而教。理由有三:一是为知识而教面临困境,为思维而教更显必要;二是思维技能获得的难度要求为思维而教;三是思维技能的可训练性表明,为思维而教是可见成效的。为思维而教的措施应该体现或渗透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教育的整体过程之中。
作者
郭红霞
唐晓鸣
机构地区
深圳市广播电视大学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教育探索》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8,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关键词
思维
教学
教学目标
分类号
G421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40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0
参考文献
10
1
J. H. MHamers & B. Csapo, Teaching Thinking, in J. H. M. Hamers, etal., ( ed. )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inking Skills, SWETS & ZEITLINGER Publishers, 1999.
2
E. de Bono ( 1983 ). The Direct Teaching of Thinking as a Skill. Phi Delta Kappan, V01.64.
3
谭和平,李其维.
略论思维的可训练性[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6(4):46-57.
被引量:30
4
大同中学.合作与探究.教育发展研究,2000,(7).
5
斯腾伯格,等.思维教学[M].赵海燕,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6
E.E. Bayles, Thinking: A Pivotal Goal of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High School Journal,55(6).
7
[日]泽田允茂.思维的逻辑[M].郑春瑞,译.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40.
8
R.J.S teinberg & L. Spear- Swerling( 1996). Teaehing for Thinking: Becoming Smart Learner.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9
See, Arthur L. Costa & Robert Marzano, Teaching the Language of Think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Oct. 1987.
10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吴天敏.
提高智慧的初步研究[J]
.心理学报,1983,15(3):250-255.
被引量:5
2
[英]德波诺(DeBone,E·) 著,许力生,何道宽.思维的训练[M]三联书店,1987.
3
高觉敷.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4
E. de Bono.The Direct Teaching of Thinking as a Skill. PHI DEL KAPPAN . 1983
5
The Blackwell Dictionary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 1990
6
E de Bono.The Direct Teaching of Thinking as a Skill. Phi Delta Kappan . 1983
7
Earl Hunt.Intelligence as An Information-processing Concept.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 1980
8
J. P. Das,J. A. Naglieri,J. R. Kirby.Assessment of Cognitive Processes : The PASS Theory of Intelligence. . 1994
9
Arthur Whimbey.Intelligence Can Be Taught. . 1975
10
E. de Bono.The Direct Teaching of Thinking as a Skill. PHI DEL TAKAPPAN . 1983
共引文献
400
1
沈壮海.
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过程之比较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04(6):83-88.
被引量:15
2
潘洪建.
活动教学基本理论探讨[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5):111-116.
被引量:17
3
郭法奇.
儿童观转变与教师教育——杜威的思考及给我们的启示[J]
.教师教育研究,2005,17(1):70-73.
被引量:8
4
陈佑清.
交往学习论[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2):22-26.
被引量:24
5
徐书业.
论人类教育理想的三次转换[J]
.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13-16.
被引量:2
6
陈佑清.
论活动与发展之间的相关对应性[J]
.教育研究,2005,26(2):77-82.
被引量:57
7
高伟.
论近代自然主义教育哲学的起源——对西方教育现代性的一种追问式解读[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8-73.
被引量:7
8
朱新梅.
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哲学与哲学的关系[J]
.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7(5):67-71.
被引量:2
9
崔国富,朱美英.
“从做中学”与教育的生存论解读——杜威实用主义生存论学习与教育思想探析[J]
.外国教育研究,2005,32(4):15-19.
被引量:39
10
王啸.
试析教育学的决定论立场[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3):125-130.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2
1
王汉清,况志华,王庆生,居里锴.
大学生创新能力总体状况调查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9):88-93.
被引量:111
2
孙洪义.
论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的着力点[J]
.教育探索,2006(10):9-10.
被引量:9
3
徐峙晖.
问题解决研究对化学教学的启示[J]
.化学教学,2007(1):17-19.
被引量:12
4
王家褀,曹颖颐.
大学生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7,29(8):133-137.
被引量:62
5
郝钦斯.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201.
6
教育部教高[2007]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7
杨叔子.第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的发言.
8
1998年8月25日美籍华裔科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H}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
郅庭瑾.为思维而教[M]{H}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引证文献
7
1
于沛,蒋雪清,梁华.
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学因素和策略[J]
.嘉兴学院学报,2010,22(4):114-118.
被引量:2
2
冷庆丰.
新时期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学理论,2011(2):246-247.
被引量:9
3
张瑾.
化学教学,为思维而教[J]
.化学教与学,2014(1):69-71.
4
叶辰.
为思维而教:关注智慧的生成[J]
.亚太教育,2016,0(32):64-64.
被引量:2
5
冉婷婷,于海波.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思维[J]
.课程教学研究,2017(7):69-72.
被引量:7
6
王辉.
概论课思维型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探索[J]
.现代交际,2020,0(3):58-58.
7
夏春莲.
自媒体时代的经典书籍阅读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
.智库时代,2017,0(9):218-218.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李宝才.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学刊,2020(S02):107-109.
被引量:5
2
刘涧楠,王艳.
大学生科技组织应如何定位?[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70-71.
被引量:3
3
金德,王兴明.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2011(24):37-38.
被引量:6
4
史瑞洁,张银玲,雷鹤,徐巧玲,曹宝花.
学生参与式案例教学在护理与法教学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上旬刊),2012,18(2):118-119.
被引量:9
5
史丽君.
试论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5):178-179.
被引量:5
6
陈海荣.
职校数控实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索[J]
.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3(12):147-147.
7
宋利,李雷,钱广,朱伟,汪海东.
精品课程网站辅助物理化学教学的探索与改进[J]
.嘉兴学院学报,2013,25(6):133-137.
8
陈勇,潘嘉祺.
地方高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2):49-51.
被引量:5
9
王方方,林喜臣,杨德利,汪卓敏.
关于大学新生对“创新活动”认识的调查——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
.文教资料,2014(10):147-149.
10
袁芳.
关注科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评价改进初探[J]
.物理教学,2018,40(12):11-16.
被引量:7
1
张延波.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4):84-84.
2
李华东.
高师声乐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2):63-65.
3
何萍.
微格教研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15(7):39-40.
4
林红.
在书法教学中提高学生素质[J]
.教育艺术,1998,0(2):14-15.
5
邹婕.
尊重思想,发掘潜能——素描教学随感[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2008(7):107-109.
6
朱广艳,李名,张豪锋.
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 培养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实验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0(11):97-101.
被引量:7
7
徐海媛.
从技能训练走向素养提高——回归钢琴教育本质例谈[J]
.内蒙古教育,2006(7):32-33.
8
胡谊.
专家教师的教学专长的知识观、技能观与成长观[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8(2):58-65.
被引量:38
9
唐红娟.
心理学教学中师范生教师职业素养培养思路与实践[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2(2):29-32.
被引量:1
10
辛自强,林崇德.
认知负荷与认知技能和图式获得的关系及其教学意义[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4):55-60.
被引量:67
教育探索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