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述朱丹溪之“气、血、痰、郁”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用气、血、痰、郁为纲辨治杂病,始于丹溪,具体内容体现于《丹溪心法》、《格致余论》、《局方发挥》、《脉因证治》等书籍中。后人逐将之概括为气用四君子汤,血用四物汤,痰用二陈汤,郁用越鞠丸。历代医家又在此基础上作了进一步的补充阐发,使得理法方药不断完备,初步形成了独特的杂病辨证论治体系。
作者
赵琼
机构地区
山西中医学院古文献教研室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2-12,共1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朱丹溪
气
血
痰
郁
相互关系
分类号
R228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2
参考文献
5
1
元·朱震亨,浙江省中医药研究室编校.丹溪医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
明·王纶.明医杂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
3
明·孙一奎.赤水玄珠[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216.
4
乔振纲,韩冠先.实用中医痰病讧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5
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各家学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100.
共引文献
12
1
伍小红,张国伦.
评郑寿全论封髓丹之非——兼论补土伏火法[J]
.四川中医,2008,26(3):48-48.
被引量:11
2
艾军.
《明医杂著》辨治儿科疾患特点浅议[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2):194-196.
被引量:1
3
余在先.
《医学衷中参西录》宗气下陷证探析[J]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4):120-120.
被引量:1
4
罗力赛,王玲玲,王鸿章,刘娜,李海燕,王莉,李渝萍,高社光.
高社光教授应用补土伏火法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经验[J]
.环球中医药,2013,6(4):275-276.
被引量:3
5
郑洪,罗启盛.
岭南医学的瘴气病因和瘴湿病机理论[J]
.中医杂志,2014,55(12):995-998.
被引量:6
6
郑齐.
薛雪诊治四时温病特点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3):249-250.
被引量:3
7
吴振.
试论《内经》“秋伤于湿”[J]
.山东中医杂志,2015,0(7):491-492.
被引量:3
8
段飞,胡镜清.
“木郁达之”理论沿革探析[J]
.环球中医药,2015,8(8):938-942.
被引量:18
9
张俊华,袁红霞.
浅谈医经与经方[J]
.河南中医,2016,36(5):757-758.
被引量:2
10
王洪武,王玉兴,王小平.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10):115-116.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
39
1
蔺焕萍.
朱丹溪与“六郁”学说[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12-14.
被引量:11
2
汪再舫.
益气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4例[J]
.吉林中医药,1993,13(1):15-16.
被引量:2
3
吴小明.
“精血同源”的发生学认识[J]
.吉林中医药,2005,25(1):3-4.
被引量:16
4
杨燕,袁嘉丽,王娟.
论郁证的中医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3):54-56.
被引量:15
5
茅晓.
张介宾郁证论治思想及现代临床应用探讨[J]
.山西中医,2007,23(4):1-3.
被引量:5
6
李政安.
“气有余便是火”辨[J]
.国医论坛,1997,12(2):42-42.
被引量:5
7
杨盛名.
中医郁证的发展浅议[J]
.中医杂志,2007,48(9):857-858.
被引量:12
8
赵绍琴,刘景源.谈火郁证的治疗及体会[J].中医杂志,1980(10):24-26.
9
李军.
浅谈郭士魁治疗胸痹的经验及学术思想[J]
.河北中医,2009,31(3):325-326.
被引量:18
10
李柳骥,严季澜.
试论扶阳在心绞痛治疗中的地位及含义[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7):840-842.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3
1
方跃坤,李悦伟,董玉山,曹颖,徐丁洁.
论中医郁证理论[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166-168.
被引量:31
2
陈豪攀,耿锰行,孟毅(指导).
孟毅运用“通脉五法”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经验[J]
.江苏中医药,2024,56(3):26-29.
3
范淑婷,王东海,秦琦.
从气、血、痰论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理论探索及临床应用[J]
.中医临床研究,2024,16(9):121-12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2
1
琚皇进,杨柱,唐东昕,曾凡勇,张惠鹏,吴波,耿瑞.
唐东昕教授运用黄芪-当归药对治疗癌性疲乏经验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9):121-123.
被引量:1
2
张涛,夏黎明.
癌因性疲乏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辨治研究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3(24):24-25.
被引量:23
3
周志焕,高树明,高杉,周好波,于春泉.
基于关联规则的郁证古方用药规律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15,32(3):176-179.
被引量:6
4
杨丽英.
20例抑郁症的中医辨证治疗[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8):244-245.
5
徐哲学,付东婷,谢芹,高亚斌,曲淼.
中医郁证之八卦爻象病机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5):1604-1606.
被引量:3
6
林星华.
通窍解郁汤与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
.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3):103-104.
被引量:2
7
胡熙文,李慧杰,齐元富.
郁证理论与癌病发生关系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3):196-198.
被引量:6
8
李婷,时旭平,李岩,焦召华.
李志道教授分步针刺法治疗郁证经验撷粹[J]
.四川中医,2016,34(6):3-5.
被引量:1
9
庄爱文,李晓寅,李荣群,盛增秀.
《张氏医通》郁证探析[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55-56.
被引量:11
10
安欢,庄爱文.
古代郁证医案用药规律和特色分析[J]
.浙江中医杂志,2017,52(9):632-633.
被引量:2
1
何懋.
《金匮》水气病初探[J]
.光明中医,1995,10(3):12-15.
被引量:2
2
李涛.
圣愈汤化裁治疗经期头痛[J]
.新疆中医药,2010,28(5):92-93.
被引量:2
3
李少华,钟赣生.
《局方发挥》中反对滥用香燥药物的理论[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5,19(z1):75-77.
4
秦文军.
朱震亨的滋阴益寿养生法[J]
.养生月刊,2010(9):780-782.
5
幸欣,王莉,陆华.
圣愈汤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概况[J]
.湖南中医杂志,2013,29(11):143-144.
被引量:3
6
王英.
《脉因证治》学术特色探讨[J]
.浙江中医杂志,2014,49(12):859-860.
被引量:1
7
朱慧萍.
连建伟对郁证脉因证治及方药运用述要[J]
.中医药学刊,2005,23(7):1187-1189.
被引量:5
8
谭素娟,艾华.
《局方发挥》探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17-1719.
被引量:2
9
周辉.
张山雷治疗中风的脉因证治[J]
.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786-786.
被引量:2
10
马原,杨关林.
《局方发挥》辨证论治精神之管见[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12):108-109.
被引量:3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