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医宗金鉴》对痔瘘学的贡献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医宗金鉴》认为痔的类型繁多,风湿燥热乃病之根本,而产生风湿燥热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瘘症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形成的后遗症,并且认为瘘是直肠内外到通的管道性疾病,从内服药法、局部涂药法,结扎疗法,枯痔疗法,熏洗疗法等方面阐明了内外瘘治的学术思想。
作者
宋继刚
雷涛
机构地区
附院外三科
出处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 15-16,共2页
Journal of Shaanxi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痔瘘学
医宗金鉴
吴谦
病理学
中医学疗法
分类号
R269.571.8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269.35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0
1
李会萍.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脓肿228例[J]
.现代中医药,2008,28(5):39-39.
被引量:6
2
冯志毅,邵得志,赵铭佳,朱研峰,孙长林.
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自制双套管引流效果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4):432-433.
被引量:4
3
郭茂华,袁月姣,周锦都,王心吉,杨春,吴聪丽,熊勇,黄新全,张保田.
高压氧在重度肛周脓肿术后消炎促愈作用[J]
.结直肠肛门外科,2010,16(3):162-163.
被引量:11
4
纪凤兰,张建华.
银离子敷料用于肛周脓肿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7):34-35.
被引量:16
5
郑鸣霄,叶玲.
五味消毒透脓合剂促进热毒炽盛型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49例[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20):133-134.
被引量:4
6
丁红岩.
三联法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0,31(31):5533-5534.
被引量:19
7
董金华.
脉冲超短波对肛周脓肿术后创口愈合影响研究[J]
.中国伤残医学,2011,19(2):28-29.
被引量:1
8
赵璟,沈历宗,肇毅.
长效抗菌膜用于肛周脓肿切开术后的临床效果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3):76-77.
被引量:3
9
张彦峰.
肛周脓肿的术式选择与术后中药熏洗[J]
.现代中医药,2012,32(2):32-32.
被引量:12
10
马辉,陈战斌,李昆伦.
三乙醇胺乳膏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0):158-15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纪小凤,林正军.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治疗方法研究近况[J]
.现代中医药,2019,39(1):109-111.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
7
1
孙静.
中医挂线疗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效果及对肛门功能的影响[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34):32-34.
被引量:5
2
马传玉,方瑞忠,罗明雷.
高压氧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对肛周脓肿术后促进创面愈合及抗炎机制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2021,13(2):115-118.
被引量:8
3
齐济,刘卫民.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外治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14):194-196.
被引量:2
4
陈仕洋,汪洋,管旭辉,乔宝民.
百克瑞纱布及百克瑞药液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创面中的应用效果[J]
.当代医学,2021,27(17):94-96.
5
纪丽.
红外线联合苦参汤坐浴对低位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影响[J]
.光明中医,2021,36(19):3286-3288.
被引量:2
6
陈海龙.
艾熏灸联合红外线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J]
.中外医学研究,2021,19(34):67-70.
被引量:6
7
李跃平,何景福,张华,叶紫依,朱宝国,张丹凤,彭军良.
肛周脓肿术后中医药治疗进展[J]
.中国肛肠病杂志,2023,43(9):62-64.
被引量:2
1
宋继刚,雷涛.
《医宗金鉴》对痔瘘学的贡献[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2):15-16.
2
毛佳琳.
陆德铭教授治疗脂溢性皮炎经验[J]
.中医教育,1999,18(3):51-51.
被引量:7
3
王芝兰.
补泻兼施在难治性疾病中的运用[J]
.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45-47.
4
毕淑珍.
血府逐瘀汤新用举隅[J]
.浙江中医杂志,1995,30(8):373-373.
5
吴明志,王健民.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浅见[J]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5):9-9.
6
吴芝兴,陈红梅.
活血愈疾膏的制备及临床应用[J]
.现代应用药学,1996,13(6):48-49.
7
刘宏伟,耿福太.
时振声教授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经验[J]
.陕西中医,1991,12(1):4-5.
被引量:8
8
陈文伯.
男性病证治纲要[J]
.北京中医,1991,10(4):62-63.
9
栾蕾.
慢性肾衰关乎少阳阳明[J]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2):112-113.
被引量:5
10
辛波,许志效.
中医学对腰腿痛的认识[J]
.广西中医药,2004,27(1):60-60.
被引量:1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