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封锁》:对生存困境的言说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张爱玲的《封锁》以车厢内外的世界隐喻了社会和人生,借此表明:战乱的封锁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社会规范对人的封锁,人们对自己思想的封锁。正是后一种封锁,造成了人与人的疏离,人成了永远的孤独者。同时它还揭示了人性弱点:人们渴望背叛既定生存状态、既定社会角色,行动起来却又瞻前顾后,畏首畏尾。由此,她用一个非常态的封锁空间展现了人生的真相:人生的常态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封锁,也是人对自我的囚禁。张爱玲要表现的,正是那面向丰富的"真人"如何在现实的规范下,在"好人"的全国中逐渐风干成为"标本"这一令人深思的人生寓言。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9-171,共3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新世纪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探究性阅读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哈尔滨学院学科发展研究基金项目(HXK200702)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废名.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文学杂志,1948,(1).
  • 2[荷]米克·巴尔.叙述学[M].谭君强,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72.
  • 3[匈]阿格妮斯·赫勒.日常生活[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 4张爱玲.《传奇》再版的话[J]..张爱玲散文全编[M].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年6月版.页186.

共引文献11

同被引文献7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