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篇的心学(上)--开放的心灵与审美的心境
被引量:28
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5,68,共12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5
-
1陈鼓应.《(逍遥游)的开放心灵与价值重估》[J].大陆杂志,1972,.
-
2陈鼓应,2007年.《道家的人文精神》,载《道家文化研究》第22辑,三联书店.
-
3古籍.《论语》.
-
4古籍.《老子》.
-
5古籍.《孟子》.
-
6古籍.《庄子》.
-
7古籍.《诗经》.
-
8古籍.《楚辞》.
-
9古籍.《礼记》.
-
10古籍.《汉书》.
共引文献347
-
1彭锋.从博兰尼的默识理论看中西绘画[J].文艺研究,2004(4):99-105. 被引量:10
-
2田海林,赵秀丽.早期中国共产党与“非基督教运动”[J].中共党史研究,2002(4):37-43. 被引量:4
-
3马娟.管子为政思想初探[J].中州学刊,2004(5):133-135.
-
4易然.谈毛泽东对孔子哲学思想的改造利用[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2(2):31-34.
-
5梁清华.《易传》的天人合一哲学及其对中国封建法的影响[J].周易研究,2001(2):73-81. 被引量:3
-
6陈采勤,朱晓红.论先秦诸子的抗灾赈济措施[J].史学月刊,2000(3):90-94. 被引量:4
-
7朱冠华.孔子眼中的卜筮[J].周易研究,2002(6):24-33. 被引量:1
-
8陈鼓应.先秦道家之礼观[J].中国文化研究,2000(2):1-11. 被引量:22
-
9丁四新.申论《老子》文本变化的核心观念、法则及其意义[J].哲学动态,2002(11):12-15. 被引量:9
-
10杜道明.试论屈原悲剧的必然性[J].中国文化研究,2002(3):111-118.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163
-
1贾耿.周易“天地之心”和“道心”和“脑心”的渊源关系(中)——天心和道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6):241-244. 被引量:2
-
2陈静.“吾丧我”——《庄子·齐物论》解读[J].哲学研究,2001(5):49-53. 被引量:56
-
3王红蕾.逍遥与人生体悟——庄子直觉思维论[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1):75-78. 被引量:2
-
4陈庆坤.道家哲学智慧的异彩[J].天津社会科学,1998(2):30-30. 被引量:1
-
5周玉燕,吴德勤.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J].哲学研究,1986(9):19-22. 被引量:13
-
6黄景湖.《诗经》成语的语法结构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5(3):129-136. 被引量:2
-
7刘笑敢.庄子人生哲学中的矛盾[J].文史哲,1985(2):61-67. 被引量:9
-
8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上篇)[J].中国文化研究,1995(2):1-16. 被引量:25
-
9陈鼓应.道家在先秦哲学史上的主干地位(下篇)[J].中国文化研究,1995(3):1-10. 被引量:6
-
10谢幼田.简论先秦心学——兼论中国思想的非理性传统[J].社会科学研究,1987(4):93-9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28
-
1倪福东.“道法自然”到“逍遥游”——论老庄境界论的转向[J].文化学刊,2021(3):81-86.
-
2许俊莹.梁启超的“趣味”与王国维的“嗜好”[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170-174.
-
3匡钊,王中江.道家“心”观念的初期形态——《老子》中的“心”发微[J].天津社会科学,2012(4):122-129. 被引量:8
-
4王威威.从“平等”到“一体”——论庄子的天下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9,35(1):1-6. 被引量:3
-
5马鑫博.庄子的逍遥之道[J].学理论,2014(25):85-87.
-
6李晓英.早期道家精神超越的现代教育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7):20-24.
-
7万志全.庄子论心、气、命[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25-28.
-
8卢忠仁.庄子的审美心理漫想[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5,0(11):52-54. 被引量:1
-
9董云川,沈云都.在经世与逍遥之间:“儒道互补”心灵结构的外史逻辑及其当代意义[J].思想战线,2016,42(3):141-147.
-
10陈守湖.庄子“心斋”与生命美学[J].宁夏社会科学,2017(1):24-2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24
-
1刘建平.从人性论到“心性美学”——理解徐复观思想的两个维度[J].中国美学研究,2023(2):315-330.
-
2代训锋,曹彦.“尽其心”何以“知其性”?——兼析孟子的心性论[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3):77-82.
-
3匡钊.专气、行气与食气——道家方士对“气”的不同理解及其后果[J].中国哲学史,2013(2):58-66. 被引量:2
-
4李晓英.早期道家精神超越的现代教育意义[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7):20-24.
-
5杨丽娜,尚力,朱邦贤.“心神一体论”与“心主神明说”——以《周易》《老子》《管子》为例[J].中医药文化,2015,10(5):19-23. 被引量:5
-
6匡钊.心灵与魂魄——古希腊哲学与中国先秦观念的形而上学共性[J].文史哲,2017(5):116-128. 被引量:11
-
7张天浩.浚源与自信:2017年庄子与《庄子》研究综述[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36(2):3-12. 被引量:1
-
8李若凡.万物齐一——以道学角度解析庄子的平等观念[J].神州,2019,0(27):29-29.
-
9张兆涵,刘涵.将人类文明共同体思想融入思政教育的理论准备[J].现代交际,2020,0(1):119-124.
-
10奚木梓.审美心理学与艺术创作的关系[J].河北画报,2020(20):124-125.
-
1赵仁.孔子的思想特点浅析[J].甘肃社会科学,1991(2):33-34.
-
2顾毅,杨春香.《庄子》内篇中文化因素翻译探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6):54-58. 被引量:3
-
3秦晓雪.《庄子》内篇成语浅析[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3(1):113-113.
-
4张鹏.墨子:万事莫贵于义[J].中国纪检监察,2016(15):55-56.
-
5史婷.论庄子的超越精神[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3(10):217-218. 被引量:1
-
6王新野.《庸》《孟》与《易传》[J].周易研究,1988(2):32-39. 被引量:2
-
7许刚.说“孝”[J].寻根,2011(3):4-7.
-
8蒙培元.心灵的开放与开放的心灵[J].哲学研究,1995(10):57-63. 被引量:7
-
9高雨春.由二进制谈技术发展[J].北京电子,2005(8):41-42.
-
10何杰.读经的态度有几点值得留心[J].天风,2009(1):43-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