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辩证法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回顾30年的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创新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科学总结和正确把握理论创新的辩证法则,对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
陈曙光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哲学部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6-140,共5页
Studies on Marxism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辩证法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016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5
1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
石仲泉.
略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7(4):5-11.
被引量:18
3
刘奔.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历史观的高度统一[J]
.求是,2006(11):29-31.
被引量:7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5
《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73页.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党史研究与教学》征稿启事[J]
.党史研究与教学,2006(5).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16
1
杜宇.
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特点浅析[J]
.前沿,2002(1):2-4.
2
于淑清.
注重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J]
.上海商学院学报,2007,8(2):8-10.
3
李玲芬.
高教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J]
.菏泽学院学报,2003,26(1):80-84.
4
戴小江.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历史地位[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2):1-5.
5
路日亮.
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刍议[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00-103.
6
黄瑜.
论执政党服务人民荣辱观及对高校教师职责的启示[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23(B12):285-286.
7
徐福来.
“积极自由”与“自由个性”——柏林对马克思“自由”概念的误读[J]
.浙江学刊,2007(5):121-126.
被引量:2
8
冯舟.
论宪法第三条第四款——也读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第五节[J]
.政法论坛,2007,25(5):72-81.
被引量:8
9
王福民.
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特质[J]
.东南学术,2007(5):4-11.
被引量:2
10
吴恩远.
十月革命与俄国现代化进程——兼评当前十月革命研究中的争论[J]
.历史研究,2007(5):22-34.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19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6页.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人民出版社,2009.22.
4
严春友.西方哲学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2.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2009.302.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页.
8
毛泽东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1.3,100-101.
9
列宁选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386,418,399-400,417,768,678.
10
邓小平文选(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3,373.
引证文献
3
1
石铁柱.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的有机统一[J]
.学习与实践,2010(6):56-61.
被引量:6
2
石铁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求真和求善的科学理论体系[J]
.理论研究,2011(3):2-5.
被引量:1
3
李哲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机制[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2):32-35.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李红军.
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6):114-120.
被引量:3
2
李蔚.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及对策[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2,32(3):33-36.
被引量:1
3
张泽民.
真理标准大讨论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6):86-89.
4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项目课题组,王颖,段恒春.
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研究述评[J]
.时代教育,2014,0(20):1-4.
5
双传学.
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的理论依据、实践逻辑与现实启示[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2(1):1-7.
被引量:9
6
钟荣丙.
科技创新引领经济发展:70年的演进与高质量路径[J]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20,0(1):21-28.
被引量:1
7
邢乐乐.
在真理和价值相统一的原则中谈如何深化改革[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7):93-94.
1
徐慧萍.
浅论民主的过程性[J]
.理论月刊,1991(1):28-31.
2
骆福林,章进.
论刑事辩护制度的哲学基础[J]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11-13.
3
灾难铸就中国[J]
.山东人大工作,2008(6):1-1.
4
李邦云.
容人容什么?[J]
.党建与人才,1995(6):24-24.
5
张武林.
运用“唯物辩证法则”处理好司法行政群众工作领域“五种关系”[J]
.中国司法,2012(12):89-91.
6
田玉才.
"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蕴涵[J]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z1):9-10.
7
周琳,李爱华.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理论基石[J]
.岭南学刊,2015(4):45-49.
被引量:1
8
李邦云.
容人容什么?[J]
.中国公务员,1995(9):42-43.
9
芳草园[J]
.人事与人才,1994(10):20-21.
10
顾震球.
自种苦果自家尝[J]
.山西老年,2001,0(7):57-57.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