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张爱玲与上海的异质同构关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张爱玲在商品拜物教与享受原则、物的符号价值中的身份认同、阴柔娇媚的审美趣味及被凝视的欲望、让创作成为消费意识形态写作四个方面,呈现出与上海异质同构的精神世界,从而促成了她异于常人的写作姿态。
作者 王左艳
出处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Journal of Taiy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国家教师奖励基金课题:<小学教师职前文学修养培育对其整体素质形成的影响及意义研究>(CTF0600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柯灵.遥寄张爱玲[C]//子通,亦清.张爱玲评说六十年.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
  • 2李殴梵.上海摩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 3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一)[G].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 4胡兰成.今生今世[C]//金宏达.昨夜月色(回望张爱玲:生平家世交往).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 5陈子善.张爱玲未发表的家书[C]//陈子善.作别张爱玲.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 6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21.
  • 7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等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8张爱玲典藏全集(散文卷二)[G].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 9齐美尔.时尚哲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 10张英进.审视中国[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1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