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安徽省长江护岸工程损坏及崩岸原因分析 被引量:5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1995~1996年安徽省长江连续两年发生较大洪水实属历史罕见,大通水文站最大洪峰流量达73000m^3/s,流量大,高水造床作用持续时间长,加速了河床演变,引发河岸多处产生新的崩岸,据统计1995~1996年全省沿江发生中强度的窝崩、系崩共有40余处,崩岸线长约10km之多,特大洪水的造床作用,未经防护的江岸崩坍强度增大或产生新的崩岸,已护工程因抛护标准不足,产生多种形式的损坏,局部崩岸段岸线已临近堤脚,严重威胁防洪工程的安全。有的剧烈崩岸已影响到已建护岸工程的安全及河势稳定。为吸取江西省彭泽县1995年元月发生特大崩岸的教训,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邀请长江水利委员会江务局及省水利厅有关人员于1997年元月24~31日,对长江重点崩岸进行了一次现场查勘,针对河道查勘中发现的护岸工程损坏形式及崩岸所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对今后长江河道的整治与管理提出建议。
出处 《水利管理技术》 1998年第1期62-64,共3页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152

引证文献5

二级引证文献4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