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及意义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德性幸福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但苏格拉底、柏拉图幸福学说的德性基点指向了虚无的神或同样过于神秘的"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对幸福的求索,没有继续追寻苏格拉底、柏拉图在幸福学说研究的虚幻主义,把幸福置于灵魂——置于玄思静观上,停留在"哲学的生活中",而是把思考的方向转到了万物的尺度——人,注重对现实活动、实践的探讨。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实践转向不仅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今天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 杨辉辉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
出处 《黑河学刊》 2009年第2期134-136,共3页 Heihe Journal
基金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课题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