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哺乳动物中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ribbon synapse)是外界声音信号向大脑听中枢传递路径上的第一个感觉神经突触结构,它在声音的编码和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带状突触的数量相对比较少,而且空间位置深在,所以仅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的方法定量分析其数量始终在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通过对C57BL/6J小鼠耳蜗基底膜标本带状突触中的特异突触前结构RIBEYE和非特异突触后结构GluR 2&3同时进行免疫荧光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光学连续切片,利用3DS MAX软件对连续切片标本进行三维建模,结果中每个荧光色对代表一个突触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对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数量进行计数,结果显示,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的空间分布及数量均可以清晰完整的重现出来.在本实验中,每个内毛细胞带状突触数量平均为(16.10±1.03)个.本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免疫荧光对小鼠耳蜗带状突触的前后膜结构进行双重标记,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标本进行光学连续切片,应用3DS MAX软件对连续切片进行三维建模后可以准确计数带状突触的数量.实验表明,本方法准确可行,对今后深入探讨感觉神经性聋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出处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2,共6页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