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的食用蕨类资源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
2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现有资料和笔者以前考察的情况表明:我国民间食用的和形成商品生产的食用蕨类共有35个种和2个变种,分别隶属于3个纲、5个目、13个科;其食用部位为嫩叶、地下根状茎的淀粉,主要通过干制、腌制、速冻、罐装、酱制等方法加工食用。我国对食用蕨类资源的开发较早,但开发利用率较低,因此我国必须改进生产技术和手段,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作者
崔桂友
机构地区
扬州大学商业学院
出处
《中国烹饪研究》
1998年第1期21-28,共8页
关键词
食用蕨类
食物原料
开发利用
中国
蕨类资源
分类号
Q949.91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18
引证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218
1
邓贤兰.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研究[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22(6):22-25.
被引量:3
2
马秉智,高增平.
狗脊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
.药品评价,2004,1(5):383-384.
被引量:4
3
李春香,陆树刚,杨群.
蕨类植物起源与系统发生关系研究进展[J]
.植物学通报,2004,21(4):478-485.
被引量:30
4
张锡成,任林昌,陈季恂,陈福龙.
中国胎生植物的种类和地理分布[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4):90-91.
被引量:14
5
周文美,王文平.
蕨根粉条的研制[J]
.淀粉与淀粉糖,2004(3):23-24.
被引量:1
6
高焕晔.
中国蕨类植物多样性研究进展[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5):431-437.
被引量:8
7
苟光前,王培善.
贵州卷柏属(卷柏科)一新种——习水卷柏[J]
.植物分类学报,2005,43(1):71-72.
被引量:8
8
黄能慧,李诚秀,罗俊,李玲,李碧菲,李建英,陈记桥,解学成.
蕨菜致癌作用的实验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1994,19(3):250-253.
被引量:7
9
刘鹏,吴国芳.
大别山马鬃岭蕨类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J]
.山地研究,1994,12(3):174-180.
被引量:5
10
邓友平,陈星球.
鄂西后河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研究[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4,12(2):129-136.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26
1
徐皓.
秦岭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利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3):60-62.
被引量:5
2
安家成,粟维斌,黎素平,周天福,廖英汉.
广西五种食用蕨类植物的引种栽培技术试验[J]
.广西林业科学,2005,34(2):84-87.
被引量:6
3
黄水文,胡献明.
浙江衢州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6,23(2):169-173.
被引量:6
4
张柳,汪正祥,雷耘,方元平,满金山,彭宗林.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地理及资源开发研究[J]
.广西植物,2006,26(6):665-669.
被引量:8
5
秦新生,严岳鸿,张荣京,王发国,刘东明,邢福武.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资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28(4):122-124.
被引量:5
6
曹清明,钟海雁,李忠海,孙昌波.
我国蕨淀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7,28(12):168-171.
被引量:12
7
田华林,朱雁,韦蓉静,罗桃,聂怡玫.
特色森林蔬菜——水蕨菜无公害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8(5):45-46.
被引量:3
8
魏开炬,王永明,杨林.
九阜山食用蕨类植物资源[J]
.中国林副特产,2009(4):71-73.
被引量:4
9
于明乾,刘忠林,李海山.
东北角蕨人工栽培技术[J]
.中国林副特产,2009(5):65-66.
10
云雪林,赵能武,潘炉台,赵俊华.
贵州食用蕨类植物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Ⅱ)[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17-16319.
被引量:13
二级引证文献
140
1
梁晓莲,刘纤纤,李文莉,陈勇,黄周艳,刘玟君,赵凤仙.
蹄盖蕨科植物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1(1):35-45.
被引量:2
2
付惠,陈玉惠,王立松.
云南两种食用地衣营养成分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14(2):61-64.
被引量:4
3
毕淑峰,朱显灵,张智青.
岭南自然保护区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1):46-48.
被引量:3
4
付惠,王立松,陈玉惠,廖戎.
云南两种地衣茶:白雪茶(Thamnolia spp.)和红雪茶(Lethariella spp.)的营养成分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3):340-343.
被引量:23
5
许柑叶,郑怡,陈晓清.
8种蕨类植物多糖提取物抑菌效果的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1(2):99-102.
被引量:46
6
程周旺,张慧冲.
黄山药用蕨类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3):351-356.
被引量:2
7
徐成东.
云南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21(9):51-58.
被引量:5
8
方元平,刘胜祥,汪正祥,雷耘,满金山.
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野生保护植物优先保护定量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2007,27(2):348-355.
被引量:26
9
李清玉,司民真,董勤,邓莉兰,赵旭云.
两种具有相同药效蕨类植物的红外光谱分析[J]
.光谱实验室,2007,24(2):247-251.
被引量:7
10
郑云翔,张丽丽.
河北太行山食用蕨类植物及栽培技术[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893-2894.
被引量:4
1
张志焱,刘长庆.
我国主要食用蕨类及其栽培与加工技术[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5,14(3):65-66.
被引量:4
2
戴锡玲,李新国,吴世福.
中国食用蕨类植物名录[J]
.中国林副特产,2003(4):5-6.
被引量:34
3
董丽,苏雪痕,吴西蒙.
北京地区野生蕨类资源及其生境调查[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3,15(1):109-114.
被引量:6
4
视觉[J]
.党建文汇(下半月),2011(4):47-47.
5
江南.
猛犸象的速冻之谜[J]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2013(7):21-21.
6
邓华源,李海生,李济明,蔡惠娟,钟碧玲.
广州南沙黄山鲁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调查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2):25-27.
被引量:1
7
翟彦民,张秀玲,于成华.
野生蔬菜蒲公英的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529-3529.
被引量:8
8
周兴文.
一些经济植物的主要食用部位[J]
.生物学通报,2004,39(1):57-58.
9
李策宏,张国珍.
峨眉山野生观赏蕨类资源及其开发利用[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2(4):371-374.
被引量:9
10
云雪林,赵能武,潘炉台,赵俊华.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Exploitation of Edible Ferns in Guizhou[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5):102-106.
中国烹饪研究
1998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