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双性同体”与非个人化写作的构想——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诗学形成轨迹 被引量:3

"Androgyny" and the Conception of Non-Individuality Writing——On the Formation of Virginia Woolf's Theory of Androgyny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英国的弗吉尼亚.伍尔夫于首次把"双性同体"作为艺术家理想的创作状态提出。从其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可以看出,这一诗学思想的形成除了与其女性写作传统的追寻相关,它的形成还与其对已有的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中个人化创作倾向的批判,非个人化创作的欣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最终沉浸在对未来小说创作理想状态的构想中。它是其在对传统小说创作方式的批评,对现代主义小说成就的评价,以及对未来小说发展方向的预测中提出来的,它既是对女性作家也是对男性作家而言的,既是对创作个体也是对整个社会而言的。 When Virginia Woolf criticized the traditional fictions, evaluated the contemporary fictions, calculated the development of future fictions, she advanced a new theory of androgyny. We can se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is critical principl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earching for non-individuality writing. This brand-new theory exerts a great influence in the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even in the whole society.
作者 周霜红
出处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93-195,共3页 Journal of Hebe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赣教社政字[2008]6号课题名称: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对现当代文学批评的贡献。编号:WX0821
关键词 弗吉尼亚·伍尔夫 双性同体 非个人化写作 Virginia Woolf androgyny non-individuality writ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8][10][11][12][13][15][16]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全集(第二卷)[M].王义国等译.
  • 2[4][9]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全集(第四卷)[M].王义国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835.1631.1633.
  • 3[5][6][7][14]弗吉尼亚·伍尔夫.伍尔夫随笔全集(第一卷)[M].石云龙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45-146.145.149.148.482-483.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1.578.696-697.574.581-582.584.578.578.585.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