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缄村“傣卡”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建筑是人类重要的物质文化形式之一,民居建筑及其文化内涵是不同民族表达文化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方式。居住在哀牢山红河上游谷地的花腰傣在适应自然的生存过程中,创造了土掌房的建筑形式及其建筑艺术,从而形成了具有花腰傣特色的传统民居文化。花腰傣传统民居无论从选址、布局及建筑房屋的流程工艺等,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花腰傣民居的文化功能和生态意义。
作者
段小青
机构地区
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
出处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Journal of Simao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花腰傣
传统民居
文化
生态意义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4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5
1
王声跃,张文,肖海珍.
云南民居建筑的空间取向[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9(6):35-38.
被引量:4
2
杨大禹.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及建筑的保护与建设[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1):49-52.
被引量:6
3
郑晓云.“花腰傣”的文化及其发展[J]云南社会科学,2001(02).
4
杨大禹,任颖昱.
云南民居室内空间特征及其居住心态[J]
.室内设计与装修,1997(2):26-28.
被引量:1
5
陶圣洁.建筑与环境应和谐相处[N]建筑时报 (T),2004(T00).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和丽萍,陈静,佟庆远,田军,赵祥华.
滇池湖滨生态村建设规划方案研究[J]
.生态经济,2006,22(5):293-296.
被引量:6
2
和丽萍,杨逢乐,陈静,田军.
滇池湖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1-44.
被引量:1
3
陈保平.
基于新农村视野的生态文化村建设初探——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18-1122.
被引量:7
4
段小青.
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缄村“傣卡”的田野考察[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81-86.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8
1
和丽萍,陈静,佟庆远,田军,赵祥华.
滇池湖滨生态村建设规划方案研究[J]
.生态经济,2006,22(5):293-296.
被引量:6
2
杨大禹.
村镇建设中的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对策——以香格里拉霞给文化生态村保护规划为例[J]
.新建筑,2006(4):9-14.
被引量:5
3
和丽萍,杨逢乐,陈静,田军.
滇池湖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1-44.
被引量:1
4
陈保平.
基于新农村视野的生态文化村建设初探——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18-1122.
被引量:7
5
刘益虹,毛广湘.
乡村住宅逆生态化趋势原因与对策[J]
.池州学院学报,2010,24(3):70-72.
被引量:1
6
肖海珍.
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成的生态学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27(11):37-39.
7
王璐,罗冬华.
大理市龙尾关南丝路文化古镇保护与发展探析[J]
.城市住宅,2017,24(12):53-57.
8
李军,黄俊,黄经南,周恒.
中国古代环境思想影响下的云南城子村空间形态研究[J]
.建筑学报,2017(S2):1-6.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34
1
罗阳.
傣族的分布与宗教信仰的异同[J]
.思想战线,1998,24(10):59-64.
被引量:9
2
王文卿,陈烨.
中国传统民居的人文背景区划探讨[J]
.建筑学报,1994(7):42-47.
被引量:34
3
陈凯峰.
建筑文化内涵[J]
.建筑学报,1995(2):39-41.
被引量:4
4
和丽萍,陈静,佟庆远,田军,赵祥华.
滇池湖滨生态村建设规划方案研究[J]
.生态经济,2006,22(5):293-296.
被引量:6
5
蔡凌.
建筑-村落-建筑文化区——中国传统民居研究的层次与架构探讨[J]
.新建筑,2005(4):4-6.
被引量:11
6
何俊萍,华峰.
角色定位与民居空间构成———浅析傣族民居构成之内在机制[J]
.华中建筑,1996,14(4):33-35.
被引量:2
7
苑国华.
潜在的“二元对立心理结构”——论布迪厄的结构人类学作品《住宅或颠倒的世界》[J]
.滁州学院学报,2006,8(6):4-6.
被引量:4
8
胡海洪,柏文峰.
探索传统民居合理的更新途径——以西双版纳曼景法村傣族民居更新实践为例[J]
.建筑科学,2006,22(B06):61-64.
被引量:8
9
胡海洪.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民居更新设计浅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2):27-30.
被引量:3
10
和丽萍,杨逢乐,陈静,田军.
滇池湖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1-44.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王欣.
四川平武白马藏族的生态文化空间[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6):59-68.
被引量:5
2
陶伟,柴雪瑞,卢俊.
傣族民居研究:主要论题与未来展望[J]
.贵州省党校学报,2020(4):113-121.
被引量:1
3
钱奕君,白旭.
花腰田间——云南新平戛洒花腰傣民族文化传承园规划设计[J]
.城市建筑,2019,16(2):44-45.
4
杨大禹.
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及建筑的保护与建设[J]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1):49-52.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孟鑫.
有关陶寺遗址竹鼠遗存的若干问题[J]
.三代考古,2021(1):201-215.
2
和丽萍,陈静,佟庆远,田军,赵祥华.
滇池湖滨生态村建设规划方案研究[J]
.生态经济,2006,22(5):293-296.
被引量:6
3
杨大禹.
村镇建设中的建筑文化多样性保护对策——以香格里拉霞给文化生态村保护规划为例[J]
.新建筑,2006(4):9-14.
被引量:5
4
和丽萍,杨逢乐,陈静,田军.
滇池湖滨区新农村建设中的污染防治工程技术方案研究[J]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6):41-44.
被引量:1
5
陈保平.
基于新农村视野的生态文化村建设初探——以安徽省池州市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24(12):1118-1122.
被引量:7
6
段小青.
花腰傣传统民居的文化功能与生态意义——对新平南缄村“傣卡”的田野考察[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1):81-86.
被引量:4
7
王璐,罗冬华.
大理市龙尾关南丝路文化古镇保护与发展探析[J]
.城市住宅,2017,24(12):53-57.
8
何雨茜.
白马地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特征分析[J]
.建筑与文化,2019,0(6):229-232.
9
刘鹏,张群,魏友漫,何林泰.
白马藏族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及营建策略解析——以平武县白马藏族乡伊瓦岱惹村为例[J]
.世界建筑,2020(6):112-116.
10
李清.
我国传统民居的演变形式综述[J]
.新材料·新装饰,2020,2(21):23-24.
1
李颖.
论以文化为视界的艺术人类学研究[J]
.当代文坛,2012(6):34-36.
被引量:1
2
郑丹凤.
从生态视角浅论盘古开天神话中的自然观[J]
.北方文学(下),2010(3):104-104.
3
AMONG.
印度 千年历史的穿越[J]
.投资与合作,2011(5):102-105.
4
何建安.
哀牢山的山[J]
.滇中文化,2001(3):26-26.
5
潘鲁生.
古村落保护与发展[J]
.民间文化论坛,2013(1):22-24.
被引量:11
6
陈柳,郭鑫.
试论彝族土掌房的文化内涵及其传承——以云南省泸西县永宁乡城子村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2011,28(3):7-10.
被引量:5
7
陈水德.
闽南文化和谐架构的生态意义[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0(1):108-112.
被引量:4
8
张茜.
浅论藏族传统民居文化的保护与更新[J]
.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12):125-125.
9
石岩.
浅谈畲族文化的特色[J]
.神州民俗,2007(9):10-12.
被引量:1
10
吴乔.
哀牢山之变[J]
.看历史,2008,0(2):80-83.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