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技术进步、制度变迁与资源暴利:中西方历史大分流的解释与启示 被引量: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技术进步、制度环境与要素禀赋的相互影响决定了长期经济增长的绩效,并由此形成了对历史大分流的各种竞争性的解释。新大陆带来的资源暴利改变了劳动与其他要素的相对价格,使西方世界可以选择节约劳动型的技术,从而发展出更利于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制度。而中国缺乏同样的条件,这使中西方之间出现了历史大分流。因此,西方世界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中国经济奇迹应被视为对一百多年前欧洲奇迹的回应。
作者 郭金兴
出处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2-126,共5页 Economic Review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项目批准号:06&ZD02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估算:理论与实证>(项目批准号:07CJL018) 天津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天津市城郊农村城镇化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TJJJ06-001)的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乔万尼·阿里吉,滨下武志,马克·塞尔登(2003).《东亚的复兴:以500年、150年和50年为视角》,中文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 2黄宗智.《中国农村的过密化与现代化:规范认识危机及出路》,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 3李中清,王丰,康文林.中国历史人口及其在新世界史研究中的意义——兼评黄宗智等对彭慕兰《大分流》一书的批评[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4(4):86-95. 被引量:7
  • 4道格拉斯·诺思,罗伯斯·托马斯(1973).《西方世界的兴起》,中文版,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 5道格拉斯·诺思(1981).《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6道格拉斯·诺思(2005).《经济史上的结构与变迁》,中文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7德怀特·帕金斯.《从历史和国际的视角看中国的经济增长》,见林毅夫,姚洋主编.《中国奇迹:回顾与展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8韦森.《斯密动力与布罗代尔钟罩-研究西方世界近代兴起和晚清帝国相对停滞之历史原因的一个可能的新视角》,见华民等.《制度变迁与长期经济发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 9马克斯·韦伯(1978).《儒教与道教》,中文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
  • 10马克斯·韦伯(1991).《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文版,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二级参考文献33

  • 1李中清.《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东西比较》[M].北京大学出版社,..
  • 2候扬方.《中国人口史第六卷明清时期》[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 3阿汉伟.《光绪初年华北的大旱灾》[M].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0..
  • 4刘翠溶.《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上下卷[Z].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2..
  • 5Cameron Campbell and James Lee, 2000. "Price fluctuations, family structure, and mortality in two rural Chinese populations: household responses to economic stress in eighteenth-and nineteenth-century Liaoning." I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From Hunger to Modern Economic Growth,edited by Tommy Bengtsson and Osamu Saito.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6James Lee and Cameron Campbell, 1997. Fate and Fortune in Rural China: Social Organization and Population Behavior in Liaoning 1774--1873.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7James Lee, Cameron Campbell, and Wang Feng, 1993. "The last emperor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demography of the Qing (1644--1911) imperial lineage. " In New and Old Methods in Historical Demography, edited by Roger Schofield and David Reher.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8James Lee, Wang Feng, and Cameron Campbell, 1994, "Infant and child mortality among the Qing nobility: implications for two types of positive check." Population Studies 48(3) : 1--17.
  • 9Zhao Zhongwei. 1997b. "Long-term mortality patterns in Chinese history: evidence from a recorded clan population." PopulationStud/es 51 (2) : 117--28.
  • 10Liu Ts' ui-jung. 1995a. "Demographic constraint and family structure in traditional Chinese lineages, ca. 1200-1900." 1995b. "Historical demography of south China lineages." In Chinese Historical Microdemography, edited by Stevan Harrell. Berkeley and I.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共引文献8

同被引文献50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