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传统文化言说与国家认同建构——以中国的传统“复兴热”为例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以引人注目的传统文化言说现象为研究对象,以现代传播学的视野,来观照其中所蕴含的多重意义,特别对国家认同建构的需要做了重点分析。由此,也对媒介的传播伦理责任进行反思。
作者
刘国强
赵悦
机构地区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1-93,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现代传播
传统文化
国家认同
媒介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2
1
秦志希,单波,王瀚东,夏倩芳.
“跨国跨文化传播”笔谈[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56(3):370-380.
被引量:32
2
张利洁,高永久.
民族之间文化传播方式初探[J]
.青海社会科学,2001(6):96-99.
被引量:4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阿芒·马特拉.世界传播与文化霸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
2
戴维·莫利 凯文·罗宾斯.认同的空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塞缪尔·亨延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4
罗兰·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
弗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6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
7
Evertt M. Rogers, Thomas M. Steinfat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Waveland Press, 1999.
8
Judith N. Martin, Thomas K. Nakayama. Experienc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2001.
9
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
萧俊明.
文明的困惑——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断想[J]
.国外社会科学,2002(3):2-10.
被引量:21
共引文献
34
1
谢梅,张莹,王辰康.
文明互鉴下的博物馆特色话语构建:理论与方法[J]
.中外文化与文论,2023(2):475-488.
2
车英,欧阳云玲.
冲突与融合: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主旋律[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7(4):570-576.
被引量:34
3
金冠军,冯光华.
解析大众媒介的他者定型——兼论传播中的“妖魔化”现象[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2004(6):4-6.
被引量:26
4
陈媛媛.
跨文化传播中的异质性探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9):196-196.
被引量:1
5
饶旭鹏.
民族文化变迁研究20年——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J]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4):84-88.
被引量:9
6
毛家武,王小玲.
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新闻的文化功能:一种价值观的建构[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76-79.
7
刘国强.
传统文化建构国家认同的多重面相分析[J]
.学术界,2009(1):150-154.
被引量:3
8
江芸涵.
异质文化产品跨文化传播的冲突与发展[J]
.新闻传播,2009(9):47-48.
被引量:1
9
赵得龙.
全球化语境下体育跨文化传播的现状与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2011,8(4):108-110.
被引量:3
10
朱剑虹,吴世文.
我国主流媒体与中国文化的认同[J]
.新闻传播,2011(4):25-28.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1
1
詹姆斯·凯瑞.作为文化的传播[M].丁未,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4.
2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封二.
3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4..
4
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媒介事件--历史的现场直播[M]麻争旗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14,118,132.
5
尼尔·波兹曼,何道宽译.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8.
6
新华网,2005全球联合祭孔海外祭孔活动安排[EB/OL].搜狐新闻中心,(2005-09-27).http://news.sohu.com/20050927/n227067894.shtml.
7
李万刚.祭孔是没有现代内核的复古表演[N].中国青年报、2005-09-30.
8
余英时.中国现代的文化危机与民族认同[EB/OL].http://www,zhuangbiaowei.com/blog/?p=196.
9
赵士林.
“祭孔”的忧思[J]
.粤海风,2005,0(6):41-42.
被引量:1
10
李敏.
宗教的网络传播与信徒的群体认同[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32-36.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1
1
朱国庆.
拉近还是推远——新媒介环境下祭孔仪式的传播悖论[J]
.东南传播,2012(12):164-16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张小刚,王莹莹.
回顾与前瞻:媒介与文化认同关联研究[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4):168-173.
被引量:1
2
柳静.
全球化背景下祭孔大典传播的认同困境及其建构[J]
.新闻爱好者,2018(7):63-66.
3
杨莉.
当代文庙祭孔仪式的文化认同研究[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0(2):147-153.
被引量:3
1
李伟波.
现代传播方式下的佛教人间化及其对青年的影响[J]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0(2):18-25.
被引量:1
2
李一苇.
信息时代下的佛教传播——新媒体与中国当代佛教传播之道[J]
.世界宗教文化,2013(5):114-119.
被引量:3
3
李远行.
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6(2):78-82.
被引量:6
4
贺来.
“传统间”关系:“传统复兴”的前提性问题[J]
.哲学动态,2011(2):22-27.
被引量:2
5
张志强.
传统与当代中国——近十年来中国大陆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分析[J]
.开放时代,2011(3):34-45.
被引量:6
6
李阳.
社会变迁视阈下的民间信仰流变与国家意识——以锡伯族民间信仰发展状况为例[J]
.大家,2011(19):39-39.
7
曾维加.
道教传播中的语言媒介[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63-66.
被引量:4
8
俞中.
孔子塑像在天安门广场矗立的巨大意义——初论中华民族复兴与文化传统复兴[J]
.消费导刊,2011(3):110-110.
9
陈赟.
儒家传统复兴与国家治理精神重建[J]
.学术前沿,2013(8):65-75.
被引量:4
10
李涛,刘秧,王新有.
不丹王国国家认同建构中的藏传佛教因素[J]
.中国藏学,2014(4):188-193.
被引量:2
求索
200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