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性·主体间性·后主体性——当代中国美学的三元结构 被引量:8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当代中国美学呈现为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所构成的三元结构。主体性思想是工业社会的产物,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归结为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构成了新时期美学的主流,在当今中国仍有其合理性;主体间性理论以人与人的关系为原型,把审美活动看作主体之间的交流关系;后主体性思想是后工业社会的产物,它致力于重建人与自然、身与心之间的一体关系,把审美活动看作人与对象之间的平等交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主体性、主体间性和后主体性三种思想之间明显存在着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这一点在近现代西方思想中已得到印证。但在中国当下的特殊语境中,它们却相互并存,构成了一种奇特的话语景观。究其原因,概因为当代中国正处于一种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的土壤纷然杂陈,它们都有各自的合理性,因此无法互相取代。
作者 苏宏斌
机构地区 浙江大学中文系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共6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8

  • 1王干.优美地告别——“新状态”文学漫论之一[J].文艺争鸣,1994(3):18-28. 被引量:5
  • 2R.罗蒂,余怀彦.战胜传统:海德格尔和杜威[J].世界哲学,1993(3):6-13. 被引量:2
  • 3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中译本[C].人民出版社,1971版.第32~33页.
  • 4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171页.
  • 5恩格斯.《自然辩证法》[A]..《马克斯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中译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69-470.
  • 6狄尔泰.《精神科学引论》[M].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版.第209、210、204-205、287、216页.
  • 7布瓦洛.《诗的艺术》[A].任蠡甫.《西方文论选》[C].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290页.
  • 8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1卷[C].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 9马克思 思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 10海德格尔 陈嘉映 王庆节.《存在与时问》[M].三联书店,1987年版.第18047页.

共引文献3004

同被引文献96

引证文献8

二级引证文献1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