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原城市群的作用分析与产业结构优化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城市群建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强调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协调。本文论述了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对中原及全国经济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在中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重大作用,并对中原城市群的整体产业结构进行评价,指出其本身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作者
冷传明
机构地区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出处
《商场现代化》
2009年第10期268-269,共2页
关键词
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
区域经济
结构优化
分类号
F299.2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5
1
罗明义.
推进中国城市圈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J]
.经济问题探索,1999(4):8-12.
被引量:5
2
廖丹清,阳小华.
论中部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战略选择[J]
.理论月刊,1998(2):11-14.
被引量:14
3
杨迅周,杨延哲,刘爱荣.
中原城市群空间整合战略探讨[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5):33-37.
被引量:57
4
谷建全.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提升中原城市群产业水平[J]
.河南科技,2003,22(9):12-13.
被引量:7
5
陆大道,古禾.
我国中部地区的地位和加快发展的途径[J]
.学习与实践,2001(3):13-15.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锐.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构建[J]
.社会科学研究,1995(4):47-55.
被引量:4
2
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3
罗明义.论城市圈域经济发展特点与规律[J].思想战线,1998,(4).
4
中原城市群研究课题组.中原城市群如何隆起[N].河南日报,2004-04-16(5).
5
张占仓 杨延哲 杨迅周.中原城市群的特征与发展途径[N].郑州日报,2004-07-23(14).
6
中原崛起研究课题组.论中原崛起[N].河南日报,2003-12-30.
7
梁天民,邬红林.
建立资源节约型产业体系势在必行[J]
.北方经贸,1995(Z2):22-24.
被引量:5
8
冯德显,贾晶,杨延哲,张教平,张丽萍.
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6):43-48.
被引量:59
共引文献
83
1
李宏宇.
论中部地区的崛起和科学发展观[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8(6):261-262.
被引量:1
2
毛建明.
论打造中原城市圈的SWOT与对策[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25(2):57-62.
被引量:2
3
季爱华,顾银宽.
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定位与路径选择[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4):43-45.
被引量:2
4
宫银峰.
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机制、内容与战略取向——以郑州为中心的“城市圈域”发展模式研究[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0(3):84-86.
被引量:2
5
Yang, Yu,Zhang, XiaoLei,Lei, Jun,Dong, Wen,Zeng, WeiYao,Gao, Chao.
Spatial integration of oasis city group around the western margins of the Tarim Basin[J]
.Journal of Arid Land,2010,2(3):214-221.
被引量:4
6
罗芳,张文斌,栾贵勤.
中部地区经济发展与三大地带的协调发展问题[J]
.工业技术经济,2004,23(6):8-9.
被引量:1
7
杨伟.
电视发射机故障3例[J]
.中国有线电视,2005(1):91-92.
8
邓胜.
首家中外合资电信企业为啥做不大?[J]
.IT时代周刊,2005,15(1):58-60.
9
阎官法,魏艳,陈一静.
河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2):20-24.
被引量:8
10
汪增洋,汪国华.
论区域发展的新模式——城市经济圈[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47-49.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静玉,王发曾.
城市群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
.开发研究,2004(6):66-69.
被引量:58
2
黄守坤,李文彬.
产业网络及其演变模式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2005(4):53-60.
被引量:53
3
戚欣.
网络化的产业集聚与东北振兴[J]
.长白学刊,2006(2):64-65.
被引量:5
4
蔡宁,吴结兵,殷鸣.
产业集群复杂网络的结构与功能分析[J]
.经济地理,2006,26(3):378-382.
被引量:117
5
李守伟,钱省三.
产业网络的复杂性研究与实证[J]
.科学学研究,2006,24(4):529-533.
被引量:51
6
李二玲,李小建.
论产业集群的网络本质[J]
.经济经纬,2007,24(1):66-70.
被引量:43
7
王发曾,郭志富,刘晓丽,赵威.
基于城市群整合发展的中原地区城市体系结构优化[J]
.地理研究,2007,26(4):637-650.
被引量:38
8
刘晓丽,方创琳,王发曾.
中原城市群的空间组合特征与整合模式[J]
.地理研究,2008,27(2):409-420.
被引量:65
9
孙莹莹.
论网络化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J]
.现代商业,2008(9):68-69.
被引量:1
10
曹丽莉.
产业集群网络结构的比较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8(8):143-152.
被引量:52
引证文献
1
1
李坚伟,李晓纲.
中原城市群的产业集聚网络化建设[J]
.中国集体经济,2011,0(3X):33-34.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沈琦.
关于发展我省区域战略性产业的研究[J]
.企业导报,2011(6):154-155.
2
崔永鑫,杨杨.
河南省中小城市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开封市产业集聚区为例[J]
.现代企业文化,2016,0(21):92-94.
1
杨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J]
.现代管理科学,2012(7):90-92.
被引量:2
2
张王雁,潘庆.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皖江城市带产业结构分析[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0,22(6):39-44.
被引量:4
3
段余君.
浅析宁波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0):124-124.
被引量:2
4
宋可.
江苏省生产服务业结构与整体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5):18-21.
5
涂溢娟.
“引外资,谋发展”加强招商引资促进汉川市的经济发展[J]
.商情,2013(27):21-21.
6
黄先军,李亦亮,李伟.
安徽省物流业与其他产业之间联动发展的效应、问题与对策[J]
.滁州学院学报,2014,16(6):11-14.
7
洪进,高永,杨洋.
创意产业集聚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来自2004—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17(2):73-79.
被引量:7
8
王春燕.
中部地区区域物流发展研究[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5,0(1):81-81.
被引量:1
9
陈红.
在发展经济中发展低碳经济[J]
.同行,2016,0(15):455-455.
10
李绍明.
广州市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动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1):209-213.
商场现代化
2009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