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道德情绪判断与归因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早期的研究广泛采用与儿童实际生活相联的道德情景故事,研究者们试图探索在不同的道德情景中,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体验,并对他人产生情绪体验的情景做出原因推论,也就是对道德情绪做出归因。阐述了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
作者
李靖
机构地区
河南财经学院法学院
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第4期228-229,共2页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dustry
关键词
道德情绪判断
归因
结果定向
道德定向
分类号
G62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9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陈少华.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儿童道德研究的新动向[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2):58-63.
被引量:14
2
陈少华 郑雪.索社会情境中儿童的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1):19-23.
3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修订版)[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顾海根,李正云,李伯黍.
行为动机与结果的匹配关系对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的影响[J]
.心理科学,1992,15(3):8-12.
被引量:15
5
李正云,李伯黍.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J]
.心理科学,1993,16(5):274-278.
被引量:11
6
刘国雄,方富熹.
关于儿童道德情绪判断的研究进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1):55-60.
被引量:31
7
俞志芳.
亲社会情境中小学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7,27(2):54-57.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49
1
陈少华.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儿童道德研究的新动向[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2):58-63.
被引量:14
2
唐洪,方富熹.
关于幼儿对损人行为的道德判断及有关情绪预期的初步研究[J]
.心理学报,1996,28(4):359-366.
被引量:12
3
王美芳.
艾森伯格的亲社会道德理论简介[J]
.心理科学进展,1996,6(2):32-36.
被引量:10
4
陈少华,郑雪.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被引量:24
5
唐洪,张梅玲,施建农.
社会认知因素对儿童有关损人者情绪归因的影响[J]
.心理学动态,2001,9(2):141-145.
被引量:12
6
李正云,李伯黍.
4—10岁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J]
.心理科学,1993,16(5):274-278.
被引量:11
7
方富熹,方格.
对友谊关系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
.心理学报,1994,26(1):44-50.
被引量:9
8
唐洪,方富熹.
国外关于幼儿道德判断的近期研究[J]
.心理学报,1995,27(3):288-294.
被引量:8
9
Pizarro D. Nothing more than feelings? The role of emotions in moral judgment. Journal for the Theory of Social Behavior, 2000, 30(4): 355~375
10
Eisenberg N. Emotion, Regulation and Moral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0, 51: 665~697
共引文献
54
1
韩海燕.
儿童道德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2008,6(7).
2
陈少华.
道德情绪判断及其归因研究──儿童道德研究的新动向[J]
.心理科学进展,1999,9(2):58-63.
被引量:14
3
孙华平,董会芹,任朝霞,程学超.
小学儿童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归因的比较研究[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42(2):58-61.
被引量:5
4
陈少华,郑雪.
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模式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0,23(6):703-707.
被引量:24
5
张日昇,于泳红.
4-10岁儿童对结果与意图信息整合能力的研究[J]
.心理科学,2002,25(5):527-530.
被引量:2
6
唐洪,张梅玲,施建农.
社会认知因素对儿童有关损人者情绪归因的影响[J]
.心理学动态,2001,9(2):141-145.
被引量:12
7
潘发达,卢家楣.
儿童道德情绪归因研究的进展及未来展望[J]
.心理科学,2005,28(5):1162-1163.
被引量:8
8
潘发达.
情绪归因研究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140-142.
被引量:4
9
刘国雄,方富熹.
儿童朴素情绪理论发展的近期研究综述[J]
.心理科学,2006,29(3):643-645.
被引量:6
10
王德芳,张利.
从道德情绪的研究看儿童的道德教育[J]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6):12-14.
1
陈璟,李红.
情境类型对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9,32(1):14-17.
被引量:7
2
冯金平,张晓慧.
初中生道德情景应对的调查研究[J]
.社会心理科学,2005,20(3):57-60.
3
王逸群.
情景故事:儿童古典诗文读本的新构想——以拙作《国学经典趣味读本》的编写为例[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4):95-98.
被引量:1
4
韩光亮.
单元整体教学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J]
.基础外语教育,2016,18(5):101-107.
被引量:7
5
植结崧.
“情景故事”识字案例分析——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3(3):173-174.
被引量:1
6
凌辉,黄希庭.
高低自立水平儿童道德情绪判断及归因特点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2009,32(2):411-413.
被引量:7
7
王彩霞,张君.
谈高校学生非正式群体对学生道德定向的影响和作用[J]
.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13(5):17-19.
8
王璟芳.
让品德更“生活”[J]
.好家长,2015(34).
9
黄健.
浅谈如何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生活性[J]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3):86-86.
被引量:1
10
赵吉.
营造活力课堂 提升数学素养[J]
.小学时代(教师),2012(7):57-57.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