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研究应具备中华文化气质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4-104,共1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1白萍.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J].中外企业家,2012(2X):106-106. 被引量:3
-
2陈阳阳.浅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义差异[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2(9):25-25.
-
3吴大慧.浅谈汉字的文化气质[J].现代交际,2011(10):103-103.
-
4贺曼,韩久全.中国话语研究之东西方对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读《文化话语研究》有感[J].戏剧之家,2016(13):228-228.
-
5杜鹃.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文化意象的翻译[J].长城,2012(10):199-200.
-
6李小华,王慧娟.《围城》英译中“面子”的翻译[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25-126.
-
7丛玉青.从语音方面浅谈威海话的文化气质[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9):136-137. 被引量:1
-
8魏红霞.中国话语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化话语研究》书评[J].青年文学家,2013,0(16):27-27.
-
9李淑君.浅谈广州话的文化气质[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2):24-27.
-
10李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9(2):131-132.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