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孔子与荀子的“正名”思想之比较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孔子是"正名"思想的开创者,他最早提出要以"名"正"实"。荀子是正名思想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正名思想体系。由于荀子继承了孔子的正名思想,因此,孔子和荀子的正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是,荀子的正名思想与孔子的却不尽相同,在某些方面甚至相悖。这主要表现在名的起源、制名原则、名实关系、正名方法等方面。
作者
李章吕
邹桦
机构地区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西南大学逻辑与智能研究中心
出处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15,共3页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关键词
孔子
荀子
正名
分类号
B81 [哲学宗教—逻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727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C].北京:中华书局,1981.
3
胡适.先秦名学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共引文献
727
1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70-74.
2
武东生.
孔子的道德修养论作为“为己之学”的意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24-29.
被引量:3
3
张节末,杨辉.
“移风易俗”:中国古代的审美意识形态命题[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4(5):35-43.
被引量:7
4
陈旭霞.
燕赵文化脉理探析[J]
.中华文化论坛,2004(3):84-88.
被引量:15
5
马尽举.
《论语》雌雉节新解[J]
.史学月刊,2004(10):23-31.
被引量:2
6
杜磊,朱崇志.
小议“举案齐眉”[J]
.中华文化论坛,2004(4):69-71.
7
郑万耕.
损益两卦何以深受古人青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2-86.
被引量:1
8
李祥俊.
先秦儒家道论与汉代经学的兴起[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87-91.
被引量:2
9
陈炎.
《易经》:作为儒、道美学思想萌芽的卜筮观念[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6(6):94-101.
被引量:5
10
张骏翚.
智愚说对先秦儒家人道观的消解及其文化影响[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99-102.
同被引文献
11
1
章沛.
关于荀况的逻辑思想的探讨——读《正名篇》札记[J]
.哲学研究,1978(6):32-39.
被引量:1
2
任剑涛.
道德与中国传统政治的合法性[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1):27-34.
被引量:28
3
王婉玲.
荀子《正名篇》中的“名”论解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3):87-89.
被引量:3
4
方勇;李波.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
陈波.逻辑学读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
7
刘学.先秦诸子思维研究[D].扬州大学2006
8
罗植琳.
从语言哲学视角看荀子《正名篇》四大思想[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20):55-56.
被引量:2
9
梁哲.
儒家孔荀正名思想刍议[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2):56-58.
被引量:1
10
李建华.
论孔子对政治本真的伦理诉求[J]
.道德与文明,2012(5):55-59.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3
1
华继坤,李双凝.
浅析荀子的正名思想[J]
.神州,2012(27):3-4.
2
代洪宝.
道德、制度与名理——孔子与荀子“正名”进路比较[J]
.学理论,2015(18):26-27.
3
吴娅,牛雅兰.
浅论儒家的语言学思想——以《荀子·正名篇》为基[J]
.明日风尚,2018(24):299-299.
1
薛俊强.
“科学”、“人文”、“生活”——哲学的三重维度[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1):12-16.
2
戴宁淑.
论贾谊《新书》中的正名方法[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2):44-45.
3
杨晖,杨逻.
试论名正思想的意识形态建构[J]
.兰州学刊,2010(10):9-11.
4
涂白奎.
《老子·道经》“可道”、“可名”正读[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0(3):48-49.
被引量:1
5
俞吾金.
论改革开放与民族精神的转变[J]
.哲学动态,1988(6):50-51.
被引量:1
6
黄前程.
“名”在黄老之学中的地位[J]
.管子学刊,2012(3):26-28.
7
何继跃.
“名正”则“言顺”——汉传因明研究几个问题的思考[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26(1):115-118.
被引量:1
8
胡晓光.
简释被“法轮功”曲解、篡改的佛教名相[J]
.浙江佛教,2001(T05):47-49.
9
陈坚.
评胡适和牟宗三的“中国哲学特征”论[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1(5):34-40.
被引量:2
10
苟东锋.
孔子正名说的致思结构[J]
.思想与文化,2013(1):107-123.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