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五行的本义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五行的本义*郝葆华王东红(陕西中医学院西安712083)五行,是中医理论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讲,如果抽去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那么,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都难以构成,因此《黄帝内经》等中医典籍认为五行和阴阳是至关重要的:“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作者
郝葆华
王东红
机构地区
陕西中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0-13,共4页
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中医理论
五行学说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3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93
1
刘起釪.
《洪范》成书时代考[J]
.中国社会科学,1980(3):155-170.
被引量:42
2
金景芳.
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周易》阴阳说和《洪范》五行说[J]
.哲学研究,1979(6):55-59.
被引量:13
3
胡厚宣.
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56,12(1):49-86.
被引量:123
4
胡化凯.
五行起源新探[J]
.安徽史学,1997(1):27-33.
被引量:13
5
庞朴.
阴阳五行探源[J]
.中国社会科学,1984(3):75-98.
被引量:106
6
刘长林.
论五行学说的形成[J]
.孔子研究,1993(4):9-19.
被引量:9
7
陈久金.
天干十日考[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7(2):119-127.
被引量:16
8
陈久金.
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6,5(2):97-112.
被引量:40
9
殷绍基.
关于《洪范》五行说[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0(4):9-13.
被引量:2
10
陈久金.
论《夏小正》是十月太阳历[J]
.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1(4):305-319.
被引量:34
引证文献
7
1
方力行,谭春雨.
历代五行学说中土与长夏相配及五行顺序的探讨[J]
.河南中医,2006,26(12):8-10.
被引量:3
2
康建军,刘勇.
《尚书·洪范》五行的舆地文化意义[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40-42.
被引量:1
3
罗安明,戎志斌.
五行中别具一格的金[J]
.湖北中医杂志,2013,35(7):44-45.
被引量:1
4
何其灵,朱邦贤.
中医学的文化视野考察(续)──近十余年中医文化研究回顾[J]
.医古文知识,2001,18(2):8-11.
被引量:3
5
王志国,刘燕池.
近10年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概况[J]
.中国医药学报,2002,17(7):429-432.
被引量:1
6
何雪,王全年.
基于同构思维的五行发生学研究[J]
.光明中医,2022,37(22):4043-4044.
7
孙晨耀,张其成.
中医五行思维:溯源与扬弃[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1):5390-5403.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庆溪.
中医五行病机浅论[J]
.光明中医,2006,21(4):10-12.
被引量:3
2
王强芬,邹明亮.
论五行相生相克关系的两种解释[J]
.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66-767.
被引量:5
3
焦旭,雍小嘉,汤朝晖.
对中医长夏的考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1):28-32.
被引量:11
4
杨奕望,闫晓天.
近三十年中医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与展望[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2(3):7-11.
被引量:5
5
张宗明.
中医文化学科建设的问题与思考[J]
.中医杂志,2015,56(2):95-98.
被引量:20
6
马淬兰,郭瑨,贾春华.
基于家族相似性理论的“金家族”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5):934-938.
被引量:5
7
程红亮,张道宗,胡培佳,王涛,孙培养.
“四时皆有土”学术思想的内涵及临床应用[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1(5):884-887.
被引量:3
8
高俊红.
中医文化学科建设与中医理论创新问题的思考[J]
.中医临床研究,2017,9(4):126-127.
被引量:4
9
薄刃锋.
《尚书·洪范》五行思想再探究[J]
.山西青年,2016,0(17):100-100.
1
李智申,王立红.
小建中汤制方本义浅探[J]
.河北中医药学报,1997,12(4):34-34.
被引量:2
2
郭芳,梁华龙.
气虚发热本义新探[J]
.中医研究,1993,6(2):10-12.
被引量:4
3
李丽,杜绍秀,孙丽华.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0(2):107-107.
4
邱武林.
《伤寒论》原文笫七条本义[J]
.环球中医药,2014,7(S1):41-42.
5
四关本义解释[J]
.中国针灸,1991,11(34):9-10.
6
王晓萍.
索本义于训诂 证理论于临床——李今庸教授学术思想管窥[J]
.湖北中医杂志,1994,16(5):2-4.
7
杨化冰,张翀.
关于“湿胜则濡写”两点浅见[J]
.中医药学报,2015,43(3):6-7.
8
陈永灿.
中医治未病的本义是未病先防[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12):1098-1099.
被引量:5
9
吴少慧.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本义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1):137-138.
被引量:12
10
何宗宝,吕有魁.
《内经》经络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4):245-247.
被引量:3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8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