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文学研究,让审美走开?——关于现象与意义的反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年来的文学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文学理论界对文化研究的推崇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但文学有其基本属性和特有的价值意义,因此,无论生活和文学怎样变化,文学研究都不应让审美研究走开,而引导文学实践和研究坚守审美立场,追求真正的审美价值,是文学理论责无旁贷的使命。
作者
韩玲
机构地区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51-54,共4页
Journ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学研究
审美
泛审美
文本样态
大众文化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赖大仁.
当前文艺与理论批评中的审美价值观[J]
.中州学刊,2007(4):226-231.
被引量:2
2
傅守祥.
世俗化的文化:中国大众文化发展的消费性取向[J]
.理论与创作,2005(3):43-47.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尹鸿.
大众文化时代的批判意识[J]
.文艺理论研究,1996(3):76-79.
被引量:27
2
蔡翔.
何谓文学本身[J]
.当代作家评论,2002(6):31-42.
被引量:98
3
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页.
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9页.
5
迈克·费瑟斯通 刘东 黄平译.《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M].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146页,第20页脚注,第94,21页.
6
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第288页,第290页.
7
陈晓明.《填平鸿沟,划清界线--“精英”与“大众”殊途同归的当代潮流》.王岳川主编.《中国后现代话语》.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9页.
8
童庆炳.2004年2月5日.《社会科学报》.
9
南帆.
空洞的理念——“纯文学”之辩[J]
.上海文学,2001(6):68-69.
被引量:38
10
耿文婷.
美感文艺与快感文艺——春节联欢晚会与游戏娱乐节目之比较[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1):34-39.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11
1
傅守祥.
大众文化的现代性悖论:技术物性的固化与日常感性的想像[J]
.江淮论坛,2006(3):91-94.
2
杜聪.
当代语境中的“80后”作者作品的特点[J]
.山东社会科学,2007(2):51-55.
被引量:2
3
孙鸥.
娱乐新闻视角下的京沪大众文化--简析《北京娱乐信报》与上海《新闻午报》报道之异同[J]
.新闻记者,2008(11):58-60.
被引量:1
4
王丽.
大众文化发展中的个体无意识[J]
.科学咨询,2010(17):47-47.
5
李广生.
在大学生中加强“民族苦难意识”的培养[J]
.社会科学家,2010,25(9):123-125.
6
李广生,汪生辉,宁海军.
关注精神成长 促进“80~90后”大学生群体成人成才[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6):103-105.
7
聂芳.
论新世纪抗战叙事的教堂空间[J]
.电影文学,2014(6):11-12.
8
何静.
大众文化中的价值观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
.社会主义研究,2015(3):63-67.
被引量:9
9
彭旭蕾.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申报》广告看上海社会的世俗化特点[J]
.新闻大学,2015(4):140-148.
10
刘延雪,邢红梅.
大众文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3):76-80.
被引量:1
1
李倍雷,徐立伟.
作为审美对象的“他者”[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11-315.
被引量:2
2
苏洪.
重建当代文学审美批评初探[J]
.青年文学家,2012,0(20):12-12.
3
洪涛.
现象与意义——试论钱锺书的文学阐释观[J]
.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0):8-9.
4
高海燕.
浅谈苏轼的美学思想[J]
.芒种(下半月),2013(6):122-123.
5
张培.
论王安石对杜甫的接受与推崇[J]
.芒种(下半月),2015,0(8):63-64.
6
张春义.
苏轼词南宋初“接受”情况简论[J]
.嘉兴学院学报,2005,17(5):34-38.
7
吴中胜.
赵翼论杜诗[J]
.钦州学院学报,2008,23(4):57-59.
被引量:5
8
刘冰欣.
宋人对李杜集的搜编及对其人的尊崇——以宋代唐集序跋为研究对象[J]
.唐都学刊,2014,30(3):41-46.
9
王瑾.
论当代文化的现代传媒化趋势[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1(5):42-44.
10
叶梅.
80后,蒙古族新一代文学话语[J]
.民族文学,2010(4):1-1.
被引量:1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