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0,共5页
Archaeology and Cultural Relics
参考文献20
-
1刘节.《寿县所出楚器考释》,《古史考存》,人民出版社,1958年.
-
2李学勤.《曾国之谜》.《光明日报》,1978年10月4日.
-
3李学勤.论汉淮间的春秋青铜器[J].文物,1980(1):54-58. 被引量:45
-
4石泉.古代曾国—随国地望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79,33(1):60-69. 被引量:33
-
5徐中舒.西周史论述(下)[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4):92-100. 被引量:17
-
6唐兰.《寿县所出铜器考略》[J].国学季刊,1934,.
-
7于豪亮.《为什么随县出土曾侯墓?》,《古文字研究》第1辑
-
8徐扬杰.关于曾国问题的一点看法[J].江汉论坛,1979(3):74-79. 被引量:14
-
9曾昭岷,李瑾.曾国和曾国铜器综考[J].江汉考古,1980(1):69-84. 被引量:21
-
10黄盛璋.山东诸小国铜器研究——《两周金文大系续编》分国考释之一章[J].华夏考古,1989(1):73-102. 被引量:11
共引文献123
-
1陳光宇.夷方無敄與古越人名[J].甲骨文与殷商史,2021(1):325-334.
-
2黄锦前.据人名称谓例谈对曾国铜器铭文中有关人物身份的理解[J].湖南省博物馆馆刊,2022(1):209-215.
-
3郝导华.泗水变迁与春秋晚期、战国时期泗水流域内外的大国趋势——兼论泗上十二诸侯之宋、薛、邳的灭亡[J].东方考古,2021(1):45-60.
-
4曹定云.周代金文中女子称谓类型研究[J].考古,1999(6):78-87. 被引量:15
-
5张广志,李学功.中国古史分期三家说平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0(1):55-66. 被引量:6
-
6徐少华.曾即随及其历史渊源[J].江汉论坛,1986(4):71-75. 被引量:4
-
7王世民.一九七九年的中国考古研究[J].考古,1980(2):159-169.
-
8周永珍.曾国与曾国铜器[J].考古,1980(5):436-443. 被引量:12
-
9陈昌远.释《论语》“三分天下有其二”——周初周人地理观念探索[J].人文杂志,1983(5):70-76.
-
10马世之.豫南楚文化问题试探[J].史学月刊,1982(4):35-40. 被引量:4
同被引文献53
-
1徐少华.包山楚简释地五则[J].江汉考古,1996(4):60-65. 被引量:10
-
2牛济普.楚系官玺例举[J].中原文物,1992(3):92-99. 被引量:7
-
3刘和惠.寿县朱家集李三古堆大墓墓主的再认识[J].东南文化,1991(2):262-265. 被引量:4
-
4黄盛璋.(羕阝)器与(羕阝)国地望及与楚之关系考辨[J].江汉考古,1988(1):49-51. 被引量:4
-
5王育成.从两周金文探讨妇名"称国"规律——兼谈湖北随县曾国姓[J].江汉考古,1982(1):53-58. 被引量:9
-
6李学勤.何尊新释[J].中原文物,1981(1):37-41. 被引量:46
-
7李义海.《多友鼎》补释[J].开封大学学报,2004,18(2):32-33. 被引量:1
-
8李义海.《班簋》考续[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1):43-45. 被引量:4
-
9李义海.《兮甲盘》续考[J].殷都学刊,2003,24(4):99-101. 被引量:5
-
10任伟.《无匹壶》的定名及江汉曾国的族姓问题[J].文博,2002(1):36-37. 被引量:5
-
1王宏.(旡可)簋、(旡可)尊非同人之器辨[J].殷都学刊,2010,31(2):21-24.
-
2何琳仪.楚官肆师[J].江汉考古,1991(1):77-81. 被引量:5
-
3赵耀辉.唐《李正墓志》简论[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5,0(12):45-50.
-
4赵耀辉.唐《十七娘墓志》略言[J].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16,0(5):37-42.
-
5陈斯鹏.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诗论》解诂[J].考古与文物,2007(6):57-62. 被引量:1
-
6侯一榛.天亡簋铭文汇释及簋名浅释[J].北方文学(中),2016,0(5):182-183. 被引量:1
-
7吴薰.显晦 通窒 正假 纠偏——《<史记>解诂》述略[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0(2):6-9. 被引量:1
-
8房郑.曾姬无卹壶的铭文集释[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16(1):55-59. 被引量:1
-
9刘家和,李景明,蒋重跃.论何休《公羊解诂》的历史哲学[J].江海学刊,2005(3):132-138. 被引量:5
-
10孙合肥.说楚大鼎铭文中的“安邦”[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1):79-8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