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主体性”理论的现实意义与理论错位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新时期之初,刘再复的"主体性"理论将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和批评理论加以总结和理论化,同时又对新时期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指引性的影响。它将"文革"后以人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文学批评上升到理论高度。主体性理论是在"文革"后这个时代语境中建构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及强烈的现实意义。但"主体性"理论却力求将这种具有鲜明针对性的理论话语上升为普遍的理论体系。
作者 赵黎波
出处 《兰州学刊》 CSSCI 2009年第3期204-206,共3页
基金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意识形态与文学修辞形态系统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号为072400451070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二级参考文献19

共引文献4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